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是(  )
              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
              B.中国在盐城滩涂建珍禽自然保护区
              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
              D.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
            • 2. 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C.人定胜天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3. 【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2月8日多哈气候谈判“戏剧“落幕.气候谈判的根基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它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也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A.持续性      B.共同性       C.公平性         D.发展性
              (2)应对气候变化是一种全球性的行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什么发达国家要负有主要责任?
            • 4. 图中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2,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 5. 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  )
              A.土壤
              B.植被
              C.水文
              D.大气
            • 6.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和环境    .(判断对错)
            • 7. 中国是第一个颁布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    (判断对错)
            • 8. 人地伙伴论的主要思想是(  )
              A.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
              B.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C.人类既可以认识自然,又可以改造和征服自然
              D.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 9.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10. (2010•浙江)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如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图2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121.2
              中部地区113.3
              西部地区110.2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