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通车运行。右边是广州到贵阳的高铁和普通铁路运行时间、票价表及贵广高铁简图,下列对广州到贵阳的高铁票价比普通铁路票价低,且运行时间大大缩短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类型

              起止点

              票价(元)

              运行时间

              高铁

              广州-贵阳

              313(一等座)

              约4小时

              普通铁路

              广州-贵阳

              327(硬卧)

              22小时

               

               

               

               

              A.高铁速度快,造价低
              B.高铁停靠站点少,减少了运行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
              C.高铁系统的管理技术比较先进,途经的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高铁的运行里程大大缩短,速度也比普通铁路快得多
            • 2.

              读“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1.老码头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A.接近老城区,客货运输便利
              B.接近河流主航道,船舶进出方便
              C.对面有沙洲,利于船舶避风
              D.位于主航道下游,利于城区水源保护2.待建新码头的最有利条件是(    )A.水陆交通便利、腹地广大            B.离老城区远、利于环境保护C.新城区面积广大、地价较低          D.在主航道上游、无沙洲淤积
            • 3.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读图完成下题。

               

              1.马帮运输是滇藏川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
              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2.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 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4.

              读 “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 图,回答问题。

              1.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a图、d图

              2.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演变过程的是    d→c→b

               

            • 5.

              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

               

            • 6.

              2010年7月8日,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表示截止目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预计201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将位列世界第一。

              读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姑娘出嫁到远方,马路又远又长,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该民谣是对当时______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状况的形象描述。(1分)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横断山区      D.四川盆地

              (2)铁路②⑤的修建成功,表明(多选) (2分)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网规划影响特别大

              (3)修建铁路③④,共同面临着哪些自然条件方面的困难?(2分)

              (4)图示区域①路段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什么?(3分)

              (5)铁路①③④建成后有哪些共同的社会经济效益?(3分)

               

            • 7.

              三里屯village是一个抛弃传统商业模式,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空间,楼层一般为三、四层。图8为北区建筑景观,图9为南区建筑景观。

              关于三里屯village建筑景观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区体现了老北京胡同的风味    B.南区灵感主要源自北京四合院

                  C.整体营造了摩天大楼的震撼      D.是传统文化与新潮时尚的交汇

               

            • 8.

              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

               

            • 9.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3分)

              京沪高速铁路起于北京南站终于上海虹桥站,全场1318公里,已于2010年11月15日完成铺轨。京沪高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1)京沪高铁把我国             两大城市群连接起来,自北向南经过安徽       、蚌埠,和          三个地级城市。(4分)

              (2)京沪高铁80%的路段在高架上通过,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9分)

               

               

            • 10.

              图3表示沪汉蓉高速铁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沪汉蓉高速铁路,全长2078公里,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全线通车后将连通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

              材料二:重庆万州拥有丰富的岩盐资源和天然气资源。

              (1)该铁路全线地形区跨       级阶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大致相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原因是                                  

              (2)重庆万州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但其发展工业突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除自然因素外,发展工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有               

                                                               

              (3)近几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产业主要向苏北、安徽等地转移,这类产业主要属于         型产业,该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是               

              (4)万州主动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给万州带来的积极影响。

                                                                                            

                                                                                            

              (5)试分析沪汉蓉铁路的建成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至少写3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