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
               
              4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4分)
              42. 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3分)
              4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5分)
              4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6分)
            • 2.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

            • 3. 近年来,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读我国直辖市“机动车辆数和主城区道路里程”表,回答9~10题。
              直辖市
              机动车辆数(万)
              主城区道路里程(km)
              北京
              537.1
              6206
              天津
              258. 9
              3234
              上海
              272.3
              4400
              重庆
              101.2
              3600
              9. 据表推测,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       (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10. 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禁止购买私家车      ③建立体道路网④错峰上下班        ⑤大力修建公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 4. 2010年7月,富士康集团将苹果手机组装生产线从深圳市向河南郑州市转移.据此回答(1)、(2)题.
              (1)说出苹果手机组装工业的布局指向及影响其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该产业转移推动了郑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深圳市的区域发展.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T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 6. 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图3),判断Ⅱ阶段城市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A.交通问题得以改    
              B.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7. 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8. 我国东部基地区是图内综合宾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丙两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表资料,回答下面的题.
              (1)下表显示,在三市的主导行业中,产值比重均持续上升的行业是    业,持续下降的行业是    业.这一现象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地区的    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上升,而    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下降.

              (2)表格显示的甲市某一主导行业比重下降,而乙、丙两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由甲市向另两市进行的转移.以钢铁工业为例,甲市由l998年的第四层次,下降到2002年、2006年的第五层次;而接受转移的乙市1998年、2002年未进入主导行业.2006年上升到第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    .依据是    
              (3)“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雁头”与“两翼”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扩大;当“两翼”跟随“雁头”进行行业升级后,它们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则随之缩小.下图显示.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过程呈现    特点.其中,1998年至2004年期闻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变化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甲市率先进行    ,甲市与乙,丙两市行业结构差异    
              (4)图中2004年到2006年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趋势,既体现了该地区行业结构调整的台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雷同的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加剧,会产生哪些问题?结台所学知识.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 9.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回答19-20题
            • 10.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材料三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6)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