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关注的问题是(    )
              ①汉江中下游灌溉和航运受到影响  ②库区及沿线移民搬迁安置量大  ③沿线干渠开挖后诱发水土流失  ④北段冬季结冰,调水量受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南水”进入北京后将与北京市五条主要河流渠道相连,沟通各条水系最主要的目的是A.增加水量,促进水能资源开发B.解决北京全市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C.最大限度地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 D.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A.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B.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C.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D.保障工程供水水质
            • 3. 中石化拟出资632亿元连接四川普光至上海的输气管线,该项目于2010年竣工。位于四川达州的普光气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气田,该方案中的线路另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其他城市。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1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 4.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9.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5. 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
              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7.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③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6.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下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

              20.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塔里木盆地21.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22.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 7.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右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分)
            • 8. 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电力资源丰富,参与西电东送的省(区)是
              A.山西       
              B.青海     
              C.广西      
              D.四川
            • 9. 塔里木盆地与长江三角洲资源各有优势、经济互补性强。上海实施“东锭西移”战略,将附加值低的低端纺织加工业向塔里木盆地某1主产区转移,已建成运营的某2工程将缓解长江三角洲能源短缺的状况。有关某1、某2分别指的是
              A.石油、西电东送    
              B.石油、北煤南运    
              C.棉花、西气东输   
              D.棉花、西油东送
            • 10.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
              A.火电、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24.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火电站”适用于(  )A.①③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D.三条线路均可25.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