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工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

              (1)据材料一、二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出3点即可)

                                                                          

                                                                       

              (2)从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化角度回答三十多年来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3)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地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答出3点即可)

            • 2.

              图是唐代和现代海岸线的分布图,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分析长江南北两岸海岸线变化速度差异。

              (2)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3)分析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对南通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出门加工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珠三角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障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2008~2012年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同时,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

                 材料二 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图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图乙)。

              (1)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在6年前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政策。在去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为广东出了一道考题: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这里的“老鸟”主要是指________型产业,“新鸟”主要是指________型产业。“腾笼换鸟”的政策对珠三角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3)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4.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 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f亿元)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数量(万)

              占比

              全省

              1534.97

              27447.59

              580.27

              4056.23

              0.53

              苏南

              349.54

              18030.85

              6241,63

              1996.99

              0.67

              苏中

              377.75

              4928.89

              1602.77

              790.81

              0.49

              苏北

              807.68

              4487.85

              1735.87

              1258.42

              0.42

              材料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            

              (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           
            • 5.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图是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读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数量(万) 

              占比 

              全省 

              1534.97 

              27 447.59 

              9 580.27 

              4 056.22 

              0.53 

              苏南 

              349.54 

              18 030.85 

              6 241.63 

              1 996.99 

              0.66 

              苏中 

              377.75 

              4 928.89 

              l 602.77 

              790.81 

              0.49 

              苏北 

              807.68 

              4 487.85 

              1 735.87 

              1 268.42 

              0.42 

              (1)江苏省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2)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3)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个城市降水量季节变化示意图。


              (1)陆上丝绸之路西端鹿特丹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2)图中,最符合乌鲁木齐降水分布状况的是           。形成这样降水特征的原因是           。推测形成该地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整体/差异)性。

              (3)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亚各国也是吸引我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试简述产业转移的影响。           

            • 7.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图是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读图和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数量(万)

              占比

              全省

              1534.97

              27447.59

              9580.27

              4056.22

              0.53

              苏南

              349.54

              18030.85

              6241.63

              1996.99

              0.66

              苏中

              377.75

              4928.89

              1602.77

              790.81

              0.49

              苏北

              807.68

              4487.85

              1735.87

              1268.42

              0.42

              (1)江苏省三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广东省区域略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其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图2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示意图,图3为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图。

              材料三:30多年前,深圳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如今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6年5月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引爆了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终端业务生产基地逐步在迁出深圳的舆论热潮。

              (1)粤北、粤西山区多峰林溶洞,形成其峰林溶洞的具体岩石类型是          

              (2)该地基塘农业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1980年以来,深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利益于                

              (4)导致华为的终端生产基地搬离深圳的主要原因是                上涨。

              (5)简述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

            • 10.

              判断题(每小题正确的选T,不正确的选F,A代表T,B代表F,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1) 区域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开发区域。(  )

              (2) 各区域内部都具有差异性,但各区域之间具有相对一致性。(  )

              (3) 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

              (4) 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人类活动差异性的基础。(  )

              (5)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

              (6) 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根基。(  )

              (7)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

              (8) 西北地多、水少,水土资源极不平衡,是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

              (9)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

              (10)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传统工业的衰落,各工业区都要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工业投资的力度。(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