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为“我国各地区的农民工人数与工资水平(2009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B.工资收入是影响农民工人数变动的唯一因素
              C.东部农民工人数减少,会加重“春运”压力
              D.东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减少是因为工资低于中西部地区
            • 2.

              读“武汉市1992-2008年各类型用地新增面积比重变化图”,可推断(    )

              A.1992-2008年武汉市混合用地面积明显缩小
              B.2001-2008年武汉市工业用地比居住用地面积大
              C.武汉市1992-1995年公共用地面积是2001-2008年的约2倍
              D.工业化和房地产开发是武汉市1992-2008年城市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 3.

              该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其中代表江苏省南部的是:

               

            • 4.

              2014年3月1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下面有关我国进出口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进出口总额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东盟
              B.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C.我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稻米、小麦和大豆
              D.我国主要对俄罗斯出口铁矿石、原油和木材
            • 5.

              该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三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共同目的是(    )

              A.跨国公司的更快发展
              B.占有更大的市场
              C.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D.追求更高利润2.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棉纺织厂                             B.毛纺织厂     C.合成纤维纺织厂     D.麻纺织厂3.三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共同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交通便利      C.原料丰富           D.水源充足
            • 6.

              该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完成问题。

              1.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 7.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问题。

              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

              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有三次产业转移
              B.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D.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是由第二次产业转移引起的
            • 9.

              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太原市某年10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

              (1)判断该时段影响太原地区的天气系统,并指出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太原地区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2分)

              (2)石家庄到太原之间修建的高速铁路,平均施工难度要比京沪高速铁路大很多。简要分析原因。(2分)

              (3)2012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J临汾市,陕西雀渭南市,见图示阴影区域)。据悉,这是我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上海等地的眼镜、皮具、模具、钻石机械、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已陆续转移至该地区生产和加工。说明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意义。(2分)

              (4)简要分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炼铝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 10.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是其区域部分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中国与南非经济互补性强。据国际在线报道,近年来南非和中国双边贸易大幅增长,2012年中国已成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成为南非的最大出口国。南非对中国出口货物主要是铁矿砂及其精矿、钻石、钢材等,同时,中国也是南非最大的进口国。南非主要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服装及辅料、高新技术产品、纺织纱线和鞋类等商品。

              (1)简述中国与南非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意义。(8分)

              (2)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中离岸风对渔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试简述其形成过程。(8分)

              (3)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图8中甲河流R至河口段的水文特征。(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