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春•李沧区校级期末)云南某中学地理活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现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①是    、②是    .该水循环的类型为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    ,丁地属于    .从地形上看,甲地属于    ,其形成原因是    
              (3)丙处火山的形成原因是    
              (4)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海拔500m处,温度计显示22℃)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应用地理学知识推测山顶处的气温可能为    ℃.
            • 2. 读“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9-11题.
            • 3.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药学名薯蓣,地下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被视为物美价廉的滋补佳品,可作主粮和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如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山药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该地生产的山药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

              材料二: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P地三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1644-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l)分析P地山药品质优良及深受市场欢迎的主要原因.
              (2)P地地形及成因,从区际联系方面简述晋商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
            • 4. 从地质构造来看,庐山属于(  )
              A.背斜
              B.断块山
              C.向斜
              D.褶皱山
            • 5. 读中国自然地理分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G与B、C区的分界线是    米等高线,C、D与E、F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等降水量线.
              (2)A地区的作物熟制是    ,B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其肥力    ,为适应此类型土壤,B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C地区主要包括        两大地形区,D地区的干湿状况为    地区和    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E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    
              (3)自然景观从A→B→C→D的差异主要是由    条件引起的,从D→E→F的差异主要是由    条件引起的,F区明显的外力作用是        ,广泛呈现    地貌景观.
            • 6.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5-16题
            • 7. 读新疆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市场有各种新鲜海产品供应,主要得益于哪些条件.
              (2)B处最有可能的地质构造类型是什么,简评该地开发矿产资源的条件.
              (3)分析新疆水稻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
            • 8. 下列各类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
              A.向斜谷
              B.背斜山
              C.块状山
              D.三角洲
            • 9.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 10. 读下列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图推测甲地降水特点及成因.
              (2)说出图中乙地的地貌并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其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列举图示北部地区依赖当地资源条件发展的工业,并指出该地区发展工业可能引发的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