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湘西州一模)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如果R河的M点以上河段没有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请你说出自M至N河段的水文特征.
            •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海地区海岸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A国实行严格完善的林木采伐制度,木材加工原料主要来自俄罗斯等国.造纸工业发展了100多年,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升,目前已高达70%,图2为该国木材加工业发展变化过程.

              (1)说明图中丙处地貌及成因,描述MN线以东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据材料二说出A国这种木材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点.
            • 3.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图6中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是断层上升区域,宁夏平原处于断层下陷地带.
              材料二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l)简析宁夏原成为“塞上汀南”的自然原因.
              (2)请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3)分析该地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积极意义.
            • 4.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线,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出境,西止荷兰鹿特丹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如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部图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塑造准噶尔盆地内部典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2)分析图甲地降水量出现变化的原因.
              (3)依据资料评价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4)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新疆的“天山北坡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新疆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材料说明其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
            • 5. 图为“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图中风蚀区和水蚀区及周边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说明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分析主要原因.
              (3)为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积极发展坑口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说出该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主要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分析).
            • 6. 【地理-旅游地理】
              自2008年7月以来,大陆31个省区市赴台团体旅游市场先后开放,2011年6月28日又正式启动试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外力作用形式及欣赏该景观的方法.
              (2)谈谈大陆赴台旅游市场开放给两岸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 7. 读某国区域示意图及其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某国是非洲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间.
              材料二:该区域示意图和该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1)据图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气候特征.  该国D处河谷两侧悬崖林立,请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相比,该区域的农场集中区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利条件.
            • 8. (2012•武汉二模)【环境保护】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人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人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人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依据材料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 9. 阅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出现透水事故.完成44-49题.

              (1)将图中C、D、E各字母所代表的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
              (2)考古学家在G岩层中找到恐龙化石,他们是否可能在A、E两处中找到鸟类化石?说明理由.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H处岛弧的形成原因.
              (4)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的各种表现.
              (5)说明②处地貌的名称,并分析成因.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处的森林正逐渐减少,分析这一现象对②处地貌的影响.
              (6)图中D、G两处为地下采煤区,分析哪个地区更易发生透水事故,并说明原因.
            • 10. 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图中C、D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
              (3)图中E河及支流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土地资源优势;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其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4)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海水性质的差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