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上8点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海心沙岛精彩开幕。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上海和广州位置图(图甲)和广州市区局部地图(图乙)

              材料二:北京、上海、广州进出口额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
                  据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及重要配套项目投入60.1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77.28亿元;从2007年至2010年,广州投资41.01亿元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关、停、搬有污染企业147家;增加了30.4万个就业岗位;亚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和游客预计将达到300万人次;亚运会将为广州带来8000亿的“GDP大礼”。
              (1)第16届亚运会开幕时,英国伦敦时间为_______日_______时;2005—2009年间,进出口总额变化幅
                  度最小的城市是_________。
              (2)图中的海心沙和二沙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其中二沙岛是广州有名的高级住宅区,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珠江新城是广州的中心商务区(CBD),下图中能反映该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___曲
                  线。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16届亚运会对广州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的北京“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1)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简述北京市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我国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_____A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B、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E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 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三: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____阶段。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沿海某个城镇地域的变化过程(图1)
              材料二:
                  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如汽车等)、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到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图2:

              (1)从图1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地理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由A到C的变化过程,最能体现其水平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分别简要点评两位代表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解决该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请你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
              资料二:


              (1)据美国城市化进程表,绘出城市人口比例1690——1990年间的变化曲线。


              (2)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
                  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说出美国182
                  0~1920城市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80年美国城市化对城区和郊区
                  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如臭氧、醛类等)。光化学烟雾危害巨大,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气候温暖,风景宜人。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汽车数量猛增,该城市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图乙为洛杉矶某日光化学烟雾变化曲线示意图。

              (1)一天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时间是
              [     ]

                  A、6:00~~8:00
                  B、12:00~~14:00
                  C、16:00~~18:00
                  D、20:00~~22:00
              (2)洛杉矶一年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月份是_______月。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洛杉矶烟雾事件多发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的一大顽疾,试就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提出合理的解决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数量的猛增,除产生大气污染外,还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
            • 7.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州城市化发展曲线

              材料二:温州城市化水平层次分布

            材料三:据《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6~7期报导,温州市的城中村多达544处。温州城市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城市包围农村”。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逐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从边远农村来到温州城市谋生的农民工,其数量往往超过城中村本地人口(如鹿城区双屿镇常住户籍人口不到2万,而外来务工的人数却有27万多),由于他们的收入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49年以来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对比温州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城中村”将会给温州城市化进程带来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城中村”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大气稳定性与城市空气质量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二: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分析材料中“城市病”的表现以及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