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四个城市的规划方案,只考虑风向的因素,城市大气环境最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 2.
              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集中紧凑式或分散疏松式)。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4分)
            • 3.
              关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乡用地中土地利用方式相同
              B.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保持不变
              C.城乡用地规划中应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
              D.工农业生产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比例最大
            • 4.
              读某地城市规划示意图,回答2题。

              小题1:该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分散模式
              小题2: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价较乙地高
              B.功能区的形成只受经济因素影响
              C.该城市道路网易造成市中心拥堵
              D.该市绿地面积大,城市空气质量好
            • 5.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结合图1回答1-2题。

              小题1:按照规划,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其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C.疏散市区过密人口
              D.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小题2: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有
              ①净化城市空气 ② 防止水土流失          
              ③ 美化城市环境 ④解决沙尘暴问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 6.
              【城乡规划】南京未来发展的思路是由目前的“一城三区”发展为“一主城,三副城”的格局。下图为南京市总体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显示,工业区主要分布于城市的 部与 部,其中化工集中区①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有 
              (2)紫金山风景区是城区难得的大面积绿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3)南京“多中心”城市格局的设计,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 7.
              (10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2分)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3分)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3分)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2分)
            • 8. 都市圈是城市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呈现的空间结构模式。图中两图分别表示长三角、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对两都市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三角都市圈是中心城市+周边城市
              B.湘中都市圈是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
              C.交通是连接城市的发展轴        
              D.两都市圈都有成熟的城市体系


              2.与长三角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

              A.城市职能更全
              B.服务范围更广
              C.城市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3.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 9. 下图丙为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40,读下图,回答:
               (1)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城是在________________发展起来的,我国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城市与该城形成的区位因素相同。A城就城市的地域形态而言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4)在图乙中可看出A城有①、②两个规划发展方向,试分析之。并说明①方案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乙中的工厂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下表为某城市群2010年的部分统计数据,回答1~2题。

              1.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乙市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C.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市
              D.丁市为中心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2.从21世纪的新城市观看,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下列做法,能较好体现“宜居城市”思想的是
              [     ]

              A.大力拓宽城市道路,保证车流畅通
              B.增加绿地面积,发展现代服务业
              C.鼓励低层别墅式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D.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