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旅游地理)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下图是杭州市农家乐旅游景点分布图。

              分析杭州市农家乐的区位优势条件,并为农家乐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2℃后,冬小麦进入适宜拔节期,拔节后抗寒能力明显减弱,是霜冻害敏感期。下图示意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春季霜冻害发生站点数变化曲线(不同等级霜冻害发生站点数代表了该等级霜冻害的发生面积)。

                 指出河北省冬小麦春季霜冻害时间变化的特点,并说明近十年来发生变化的原因。


              (3)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水质、水文系统等构成威胁,是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环境问题。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是我国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流域。下图为巢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侵蚀力空间分布图。

              说明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的空间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 2. (选修地理——自然灾害)读下表,回答问题。(10分)

              (1) 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季节分布及其原因,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10分)

            • 3. 【自然灾害】

              浙江省某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9.1%,该市每年会出现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图为2004年-2008年该市各月森林火灾所占百分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从气象因素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2)简述森林火灾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 4.
              读“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材料二 该图为我国沙尘暴的地理分布示意图。

              (1)描述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
              (2)以内蒙古为例,分析风沙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 6.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分别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气象干旱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6月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至5成。
              小题1:简述江西省此次气象干旱分布状况及其6月3日08时~6月4日08时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小题2:阐述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春季以来降水异常的原因。
              小题3:强降雨可能诱发长江中下游部分山区发生次生灾害。列举长江中下游山区发生次生灾害的类型,指出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 7.
              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贵州(毕节)交界地区发生5.7和5.6级地震,经调查,此次滇黔交界地震造成云南省彝良县人员伤亡较多,经济损失较严重。读图完成。

              (1)指出两次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地形区和所属世界的地震带名称。
              (2)分析这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造成的灾情较严重的原因?
            • 8.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4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 9.
              读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地区的资料和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6分)

              发生省区
              1953—1975年发生暴雨次数
              黑龙江、吉林、辽宁
              25—27
              山西
              27
              河南
              24
              湖南、湖北
              27—28
              广东、广西
              51—64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          和             地区。
              (2)通过表可以看出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区有                和            ,原因是                                                                       。
              (3)比图和表,可以发现,            省暴雨次数比较多,但却没有洪涝灾害发生,说明的问题是                                                                 。
              (4)对暴雨洪涝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利用                 ,具体防洪措施需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是指整治           ,修建           ,修建             ;非工程措施包括           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的        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下图)。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