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然灾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A地及附近地区洪灾常常危及B地,说明影响过程。(4分)

               

            • 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渤海海域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下图为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预报图。

              (1)分析此时渤海海区的风向,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6分)

              (2)就如何减轻风暴潮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 3.

              (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8月初,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罕见的“南北夹击”之势。

                  材料二:2012年台风“苏拉”和“达维”24小时降水预报图(见下图)。

              (1)描述台风“苏拉”影响下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指出台风“达维”对山东沿海渔业生产的主要影响。(6分)

               

            • 4.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分别是我国20世纪和21世纪伤亡人数最多的两次地震。

              时间

              地点

              震级

              危害

              1976年7月28日

              3点42分53秒

              河北

              唐山

              7.8级

              震源深度23千米,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

              四川

              汶川

              8.0级

              震源深度14千米,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注: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对比分析表中两次地震成因有何不同,并简析汶川直接经济损失比唐山大而伤亡人数比唐山少的原因。(10分)

               

            • 5.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示意我国南、北方多年乎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l)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时间分布的差异。(4分)

              (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6分)

               

            • 6.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2年9月7曰,云南省弈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 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4分)

               

            • 7.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⑴说明A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6分)

              (2)分析减轻B地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

               

            • 8.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A图的中东部区域2012—2013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6分)

              (2)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4分)

               

            • 9.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3月11日,是日本9. 0级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2011年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 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 0级地震并引发海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新华网莫斯科2013年2月14日电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14日说,位于俄罗斯西伯利 亚地区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当天发生7. 3级地震,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给当地 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1)试分析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分)

              (2)分析比较两次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差异巨大的原因。(6分)

               

            • 10.

              (1O分)【向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我同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4分)

              (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