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环境保护】(10分)

              甲海域周围有六个国家和众多城市分布。近年来,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引发世人更加关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说明近年来甲海域表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 2.

              【环境保护】(10分)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 3.

              (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2013年10月22日 (唐述权)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从10月20日开始,我国东北地区持续被大雾天气笼罩,给当地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昨日夜间,哈尔滨部分地区能见度一度不足3米。东北地区已进入对抗雾霾的“全面警戒”状态。中央气象台今日18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东北地区明日依旧是雾霾“重灾区”。

              材料二   哈尔滨等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北京网友:还是我们这里雾霾大,站在天安门广场,都看不见毛主席相片。哈尔滨网友:这算啥?在我们这儿,掏出一百块钱都看不着毛主席身影!

              材料三   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硖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组成的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使大气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在粒子的尺度很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肉眼看不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广大公众所熟知的PM2.5。

              (1)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5分)

              (2)针对日益频繁的雾霾,试列举有关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5分)

               

            • 4.

               (共10分) 【环境保护】

              读某海域水质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示河流河口处赤潮现象明显,请分析理由。(4分)

              (2)每年的冬春季节,该地的河流往往出现咸潮现象,简述其解决措施。(6分)

               

            • 5.

              环境保护 这些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洞庭湖19世纪与20世纪水系图

              (1)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示问题及其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相互关系  (6分)

              (2)针对洞庭湖的变化趋势,请列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4分)

               

            • 6.

               (10分)环境保护

              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染越严重。下图为我国渤海与南海入海陆源废水和化学需氧量统计情况。

              简述渤海和南海两大海域入海陆源废水与化学需氧量COD构成差异并分析成因;(10分)

               

            • 7.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霾(mái),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自1954年—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6分)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4分)

               

            • 8.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    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6分)

               

            • 9.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l00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l/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我国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7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2003年)

              (1)我国7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_ 水系,从空间分布看,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4分)

              (2)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6分)

               

            • 10.

              【环境保护】(10分)

              下图为2012年渤海沿岸海水入侵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北部地区的海水入侵程度的时空分布规律。(4分)

              (2)分析上述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