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37~38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37.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38.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2. 读我国及某局部地区放大简图(如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名称:铁路线甲乙    ,D地形区    
              (2)己为我国第三大岛    岛,形成该岛屿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3)AB两地共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C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4)图中C区域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请从交通、市场、资源等方面简要评价该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 3. 图3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完成5~6题。

              5.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6.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4.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较大,对失去植被保护的红壤具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有机质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形成了“红色荒漠”。形成“红色荒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植被破坏严重   
              C.水蚀作用强烈          
              D.风蚀作用强烈
            • 5. 读右图,完成7—8题。

              7.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打井并过度放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滥采矿产 8.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内蒙古高原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 6.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降雨量(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 7. [选修6——环境保护]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⑵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 8. 右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恶化的临界线。据此回答39~40题。

              39.兰州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40.为实现“清洁兰州、美丽兰州”,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扩大城区周围绿化成果     ②限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④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扩张,发展循环经济⑤工业全部搬迁至兰州新区,缓解老城区重化工业过度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的问题⑥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 9. 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  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  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 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 10. 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水土流失  
              D.噪声污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