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8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19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图20)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2. 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印尼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随之凸显。其空气污染不仅影响本国航海与航空运输,损害居民健康,而且烟霾常随着盛行风吹往北方,致使邻近国家亦深受其害。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各项活动中,与印尼近年来饱受空气污染一事关联性最小的是
              A.扩大耕地            
              B.采挖锡矿           
              C.汽车骤增         
              D.砍伐森林 8.印尼的空气污染,在下列哪些月份对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影响最大 A.4-5月              B.6-9月             C. 10-11月       D.12-翌年3月
            • 3.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
              A.1        B.2      C.3      D.4
              20.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 4. 阅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是(    )
              A.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森林锐减
              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森林锐减
              C.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
              D.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全球变暖 14.下列污染物与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尾气   D.建筑工地扬尘
            • 5.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陆地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 10千米的大气现象。近年来,咸潮和灰霾已成为珠江三角洲比较突出的灾害。据此回答17~18题。
              17.造成珠江三角洲近几年咸潮灾害加重的原因有
              ①冬季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水位降低      ②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④太阳、月球的引潮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减少灰霾天气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②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空气流畅 ③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④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 6.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在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的理解,回答2~4题。
              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4.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 7. 读图1全球温度变化和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
               
               
              ①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②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③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④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⑤台湾海峡将变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 8. 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1类为优质水)。读图,回答10~12题。

              10.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水质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是乌海、包头、呼和浩特
                  B.包头以上河段比以下河段水质差
                  C.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水质好
                  D.河渠越多,水质越好
              11.关于a附近河段水质差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靠近工业发达区,污染严重  ②航运发达,油污排放多
                  ③河渠多,引水量大      ④城市人口密集,排污量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两地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甲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地以水土流失为主
                  C.两地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D.甲地以水土流失为主,乙地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 9.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35-37题。

              35.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36.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37.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荷兰人围海造田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 10.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大面积砍伐巴西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的填海造陆
              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