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8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与古丝绸之路范围一致。根据“我国古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1)流经M城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流量逐渐减少,从水循环各环节看,主要是因为         和        强烈。(4分)

              (2)制约图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是         。N地是优质长绒棉的重要产地,与我国东部棉花产区相比,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6分)

              (3)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图示区域沙漠、戈壁广布的地理背景。(6分)

              (4)M 城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唐代时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5)简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6分)

               

            • 2.

              读非洲刚果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简述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2分)

              (2)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的根本原因是          。 (3分)

              (3)若对该河流域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2分)

              (4)今年,图示区域埃博拉疫情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埃博拉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疫情滋生蔓延的原因。(3分)

               

            • 3.

              (26分)贝加尔湖冬季平均气温达零下38℃,每年大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地壳断裂处不断有新的热矿泉产生。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东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科技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贝加尔湖的成因,冬季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试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曾有媒体报道,蒙古国提出了“北水南调”计划,并寻求与中国合作,欲将贝加尔湖湖水引至北京。有关专家认为该“北水南调”计划基本没有可行性,请你为专家的判断提供证据。(8分)

              (3)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图中甲铁路却为什么沿南部山区修建?并简述其建设的意义。(12分)

               

            • 4.

              (3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甲国东部的开发程度较低,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1)描述图示区域1月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2)该地区居民多居住于地域特色鲜明的木质房屋(如附图所示)。试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当地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10分)

              (3)近年来,不少专家向该国政府提出实施东进开发战略的建议。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帮助该国政府做出决策,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并简述理由。(9分)

              (4)在该国东进开发的过程中,计划将A河发展成为主要的水运航道,试评价该河流的开发条件。(10分)

               

            • 5.

              (24分)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资源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交通方便,人口集中,水热充足,土地资源十分珍贵。

              材料二:河流、湖泊湿地,食物丰富,常常成为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松花江丰满水电站下游,流经吉林市的65千米江段冬季不冻结,人们在此赛龙舟、赏雾凇,河滩上还聚集着野生赤麻鸭,它们来自西伯利亚,越冬地应是下图所示地区,现在却“选择”了在吉林越冬。

              (1)从开发利用角度评价图示地区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8分)

              (2)指出长江大通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10分)

              (3)结合材料解释赤麻鸭“选择”在这段不冻江的河滩上越冬的原因。(6分)

               

            • 6.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其天然草质达80%以上。近年来,当地牧民纷纷建起了棚圈和网围栏,打了不少机井,变游牧为驻牧,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材料二:截止2007年,呼伦贝尔市20个煤盆地已探明煤炭储量1048.48亿吨,32个煤盆地、聚煤区远景资源量1971.19亿吨。其中,新发现煤矿产地26处,红花尔基煤田、呼和诺尔煤田、诺门坎煤田储量均在100亿吨以上。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地区图

                       

               

                 (1)呼伦贝尔草原因                  而得名,分析呼伦贝尔沙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11分)

               

                 (2)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建设煤炭基地的区位优势。(9分)

               

               

            • 7.

              万科馆中“麦垛”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的主要原因是

              A.保持空气清洁
              B.节能降耗
              C.防潮
              D.维持建筑形态
            • 8.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它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