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樱岛火山,位在日本九州鹿儿岛县。1914年前,这座名叫樱岛的活火山是名副其实的岛,现今变成了个半岛。2013年8月18日下午,樱岛火山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下图为樱岛附近区域图。


              (1)简要说明该区域多火山的原因。

              (2)评价樱岛火山多次喷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 2. 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 3. 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是(   )
              A.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南极洲发现煤田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 4.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 5.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2.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 6.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

               

            • 7.

              该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图中A、B两处河谷地貌特征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4分)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6分)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4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 8.

              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甲—c—堆积—兴建仓库
              C.乙—a—堆积—种植农作物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       B.b线      C.c线       D.a线或c线
            • 9.

              “海枯石烂”中的“石烂”指的是外力作用中的是

              A.风化侵蚀
              B.搬运作用
              C.固结成岩
              D.沉积作用
            • 10.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