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 2.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其正确发展方向应是

              A.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B.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C.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D.开垦湿地,发展水稻,建设商品粮基地
            • 3.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加拿大的北部
            • 4.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7)。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如图8)。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 5.

              下图是我国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________毫米和________毫米之间。属于旱作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区。

              (2)根据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示意图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原因。

               

            • 6.

              为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东南沿海海防林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 7.

              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主因是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部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
            •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12)

              9.图示黄河河段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6、7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

              10.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能源资源  C.充沛的淡水资源    D.充裕的煤炭资源

              11.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B.消除城乡差别  

                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D.不利于产业结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

              (1)简述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3分)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近年来,湿地干涸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试分析造成湿地干涸的人为原因?(4分)

               

              (3)获取“洞庭湖面积变化图”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1分)

              洞庭湖面积日益减少,其作为湿地的强大功能也随之退化,为此应该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该资源? ( 2分)

               

               

            • 10.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B.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原始森林不受破坏
              C.发展生态牧业,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得
              D.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确保三江下游的生态安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