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91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94年、1998年,大规模的洪水又接连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洪灾似乎成了我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据初步统计,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1)分析洪灾带来的危害(提示:从直接和间接危害两方面作答。

              (2)分析洪灾的形成原因(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3)防治洪灾的措施(提示: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作答。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图(下图)。

              (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时间

              气温(℃)

              降水(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多年平均

              14.5

              14.4

              26.1

              15.3

              1.8

              850

              165

              465

              164

              57

              2000~2009年

              0.6

              1.0

              0.0

              0.5

              0.9

              54

              -19

              81

              -16

              8

              (2)试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解决的措施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

              (3)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 3. 2015年6月15日,我国南方遭遇暴雨袭击,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城市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重大挑战。读我国南方某城市建设地表变化统计图(图15),回答问题。(10分)

              (1)结合材料,简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6分)

              (2)为缓解城市内涝,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 4.

              近几年因全球变暖,造成大气变化异常,多个城市发生强降雨,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第11题.

            • 5.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 50 mm称为暴雨,100~ 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 200 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

              (1)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