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 差异。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f亿元)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数量(万)

              占比

              全省

              1534.97

              27447.59

              580.27

              4056.23

              0.53

              苏南

              349.54

              18030.85

              6241,63

              1996.99

              0.67

              苏中

              377.75

              4928.89

              1602.77

              790.81

              0.49

              苏北

              807.68

              4487.85

              1735.87

              1258.42

              0.42

              材料二: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1)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            

              (2)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简要评价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3)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           
            • 2.

              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不高。

              A.对
              B.错
            • 3.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

              项 目

              省级行政区名称

                        

                        

              气候类型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①毗邻             特别行政区

              ②珠三角是我国著名     

              ③改革开放早等

              工业结构特征

                            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家用电器、服装、纺织等轻工业部门为主

              城市化推动力

              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都是            

              (2)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图2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    、管理等,分析这种转移对转入地产生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 4.

              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 5.

              39、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

              A.A
              B.B
            • 6.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 7. (10分)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图13),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                                                  。(4分)

              (2)该过程中图中城市有哪些问题将日益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2分)

              (4)图中所反映出促进该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8.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该图反映城市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标志是         上升、城市人增加和        扩大。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      、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

              (3)图中的花卉、蔬菜基地选择在城郊附近,其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             

              (4)图中水稻种植远离城区,主要是因为该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       ,占地面积     

            • 9.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图。据图可判断该区域

              A.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B.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C.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D.用地紧张有所缓解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4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泉州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2.9%。


              (1)据表格1、表格2简述泉州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3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2014年泉州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速度       (“快”或“慢”),市区易出现交通拥堵、                                等问题(4分)

              (3)简述我市各县(市)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