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

              项 目

              省级行政区名称

                        

                        

              气候类型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①毗邻             特别行政区

              ②珠三角是我国著名     

              ③改革开放早等

              工业结构特征

                            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家用电器、服装、纺织等轻工业部门为主

              城市化推动力

              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都是            

              (2)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图2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    、管理等,分析这种转移对转入地产生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 2.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0年前,影响该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填“气候”或“河流”)。30年以来,该城市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扩展,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____(填“住宅区”或“工业区”)。

              (3)若该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水稻种植业”或“商品谷物农业”)。

              (4)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拟在甲、乙、丙三处中新建自来水厂和钢铁厂。请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表。


              拟建项目

              拟建地点

              理由

              自来水厂

               

               

              钢铁厂

               

               

            • 3.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4)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750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 4.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目前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为       模式,M、P、Q三处有高级住宅区的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 5.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 6.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        ,②         ,③        。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理由是                                

            • 7.

              (三)阅读下面关于产业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美国和欧盟计划建立自贸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都将中国拒之门外。

              材料二: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张,该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区域(见下图)。

              (1) 材料一说明国际贸易的不平衡特点之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海自由贸易区分布在( )

              A.城市道路附近

              B.快速公路交会处

              C.沿江沿海地区

              D.城市中心区

              (3)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良港,洋山深水港,是我国首个建设在海岛上的深水港,它的建成为上海建设成国际________中心奠定了基础。 (4) 上海设立我国第一个自贸区的原因(形成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建立该自贸区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材料二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图2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图。

              材料三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示意网,图中①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填“资源”或“技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填“西气东输”或“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_____问题。

              (3)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带来________(填“环境污染”或“土地退化”)问题。很多企业把研发部门留在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具有________优势。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__,下游________。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 9.

              读某城市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只能答一项:河流、铁路、

              旅游、工业)。

              (2)A、B、C三地中,宜建自来水厂的是                        ,

              宜建成休闲度假村的是                

              (3)A、B、C三地中,宜建化工厂的是                     

                                               。(答两点)

            • 10.

              读长三角都市圈相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铁矿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之一。


              2012年长三角都市圈部分城市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上海

              0.6

              39.0

              60.4

              南京

              2.6

              44.0

              53.4

              苏州

              1.6

              54.2

              44.2

              无锡

              1.8

              53.0

              45.2

              泰州

              7.1

              53.1

              39.8

              扬州

              7.0

              53.0

              40.0

              杭州

              3.3

              46.5

              50.2

              宁波

              4.1

              53.4

              42.5

              舟山

              9.7

              44.9

              45.4

              马鞍山

              6.0

              66.3

              27.7

              (1) 据我国城市体系划分,长三角都市圈第一级城市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__________;第三级为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级中心城市,如__________等。 (2) 2012年长三角都市圈部分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显示,上海、杭州、南京的第__________产业比重超过50%,表明这些城市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服务功能;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表明该地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舟山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 长三角都市圈中,马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分析马鞍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 (4) 江苏泰州城市化率从2008年的49.1%快速提升为2012年的58.7%。分析泰州快速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