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震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人类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震灾情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认识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探讨缓解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和核事故。2011年6月13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了里氏6级地震。

              (1) 日本位于_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这里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边界国;图中A板块是_____________板块,它与B板块的边界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边界。 (2)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叫____________,6月13日新西兰地震与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相比,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___________倍。日本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板块活动不但导致了地震活动,而且与海洋岛弧和许多海岸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如图所示新西兰东面C板块与B板块碰撞,C板块由于密度大、位置低,向B板块之下_____________,B板块受挤压_____________,伴随着大规模的火山和岩浆活动,形成了新西兰诸岛。
            • 2.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A        ,B       

              (2)A处地貌为________,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在      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在        处。

              (4)若要开采优质大理岩作为建筑材料,宜选择的哪一处?       

              (5)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可能发现化石的是_________处。

            • 3.

              该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

            • 4.

              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变质作用②侵蚀作用③内力作用④外力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

                   A___    __;B___   __;C___   __;D__   ___;E_   ____;

              (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属于              地貌。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                   _______。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__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因为那里地形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便利;另外,________地也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岛交通图)

              描述海南岛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下图为某大城市1960—2010年人口和土地利用统计图。



              (2)材料二:该大城市示意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____________

              (2)从城市功能区看,A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3)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建设一个卫星城,图中①②③三处最合适的位置是       

              (5)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 8.

              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交通线示意图

              (1) 若该地选择公路交通线,那么从图12看,

              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                                                                                            


                (2)简要分析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的原因。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读图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图2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8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奎茨河谷“最潮湿”的原因。

            • 10.

              读某地区交通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地选择公路交通线,那么从右图看,

              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                                                

               

              b处________,理由                                                                                                            


              (2)简要分析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