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下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 2.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空气中:

              A.有较多的水汽
              B.有较多的尘埃
              C.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D.有充足的氧气
            • 3.

              2011年12月10日晚19点33分开始,为时5小时56分的月全食精彩上演,这是继2001年1月10日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几乎全境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全过程,据此回答 题 。  

              1.在观测月全食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2.对于该日前后气温判断正确的是:

              A.第二天的大气削弱作用将增强
              B.该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C.该日夜晚地面辐射较强,早晚温差大
              D.该日天空中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 4.

              右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甲、乙为近地面两地,读图回答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
              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2.关于右图中①、②、③、④各点气压高低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点气压最高B.②点气压最高C.③点气压最高D.④点气压最高
            • 5.

              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图2),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图2

               

            • 6.

              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 (  )

               

            • 7. (2013秋•原平市校级期中)读“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填字母).
              (2)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    (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判断理由    
              (3)从图中可见,稳定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    (填字母),只影响风向的是    (填字母).
            • 8. (2013秋•湖北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时间是    (1或7)月;A、B风力较大的是    处.(注意数值!)
              (2)此时B处盛行风的风向为    ,其成因是    
                  .(与南亚的西南季风类似),对该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3)图中④处和③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一样,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简析④处气候的成因.(4分)
            • 9. 图为东亚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月21日赣州的风向是西北风,说明赣州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2)除风力变化外,赣州20、21日的天气状况还发生哪些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若L发展强烈,会导致我国福建省洪涝灾害严重,试分析其原因.
            • 10.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