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区域地形特点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北高南低  
              B.山高谷深
              C.坦荡无垠
              D.山河相间8.图示区域内河流  (      )A.甲河较乙河落差大    B.乙、丙河均由东北流向西南C.甲河较丙河流程长    D.甲、乙河间距26°N较28°N大
            • 2. 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南岛某地(43.4°S,172.7°E)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新西兰采用东十二区的区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采用夏令时,较区时快1小时.
              材料二:图1为新西兰南岛图.图2为南岛东西两侧气候资料.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时    分,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    ,为及时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最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该岛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为小麦种植,请从地形、降水、日照等方面分析此农业分布的原因    
              (3)南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4)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原因    
            • 3. 读表1,完成
              表1:
              地点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震源深度(KM)

              2012-12-14  18:36:02
              6.3
              31.2°N
              119.5°W
              10

              2013-04-16  18:44:13
              7.7
              28.1°N
              62.1°E
              75
              关于甲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A.两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ks5u          
              B.两地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从乙地到甲地最短航线的方向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乙地震源位于地幔
            • 4. 下图为世界某种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据图分析判断最有可能的地理事象及其分布原因是:

              图4
              A.淡水资源分布——气候因素           
              B.煤炭资源分布——地形因素  
              C.火山分布——构造运动               
              D.渔业资源分布——洋流因素
            • 5. 北京时间2012年6月3日,中国试验母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北纬11o20′,东经142o11′),执行7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任务,于7月I5日顺利返抵青岛。图3为中国试验母船航线示意图。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a、b航线的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    )
              A.a航线顺风逆水   
              B.b航线逆风顺水
              C.a航线比b航线航速慢   
              D.a、b航线航速相同 8.搭载蛟龙号的试验母船从江阴起航,准确到达预定的海域,其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IS              D.DNS 9.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印度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不断张裂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
            • 6. 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题。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       
              B.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
              C.甲图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       
              D.③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 7. 如图,加勒比海岛国海地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这次地震受灾人数达300万,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板块消亡边界多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M处裂谷
              [     ]

              A、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B、是向斜成谷
              C、位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D、成因和汾河谷地相似
              2、图示区域分布最广泛的自然带是
              [     ]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9.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①板块主要位于经度10°W~60°E之间。读图完成1—3题。

              1、⑥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

              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 10.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12日报道,远古时期,两块大陆之间的强烈碰撞让喜马拉雅山从地球表面高高耸起。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不过新的研究显示了看不见的撞击残余在地下的深度。发表在今年5月的美国《地质学》月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说,印度洋板块下沉到了至少距地表250千米的地下,比此前预计的深度要多出一倍。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的类型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断块山断裂上升
              B、火山板块张裂处岩浆活动
              C、褶皱山板块挤压
              D、褶皱山板块张裂
              2、受地形影响,从尼泊尔到喜马拉雅山的旅游线路
              [     ]

              A、道路平直,适合乘车游览
              B、道路平直,坡度较大
              C、坡度较大,道路曲折前行,有些路段呈"之"字形
              D、所有路段均不能通车,因此只有"徒步旅行"
              3、2005年我国地理工作组重新测算出了喜马拉雅山的海拔,修改了原来的海拔数据,这次美国对印度洋板块深度的数据也进行了修改,说明
              [     ]

              A、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精确
              B、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地向上和向下生长
              C、由于喜马拉雅山产生的巨大压力,印度洋板块正在不断下沉
              D、岩浆活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岩石更加破碎
              4、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可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其中,从南坡山麓向上所看到的自然带数量较多,这样的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与下面哪个较相似
              [     ]

              A、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
              B、从地中海沿岸向南穿越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热带沙漠带
              D、亚欧大陆东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比西部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