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的作用.
              (2)碳循环环节④的量增大,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能是    .为减少环节④的排放,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角度献计献策.    
              (3)图中N→M→P→L过程属于    水循环.该循环的地理意义有    
            • 2.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用简练词语(不多于20个字)分别概括图各图所要表达的内容.

              a:    ;b:    ;c: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主,CO2排放量较大.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减少CO2排放,推广水电、    等绿色能源.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加速.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

              (3)按B预案,全球自2000年到2100年,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4)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据上述文字可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优质葡萄对产地的要求较高:微酸或微碱性沙砾质土壤,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生长初期的冬、春季雨水多,而成熟期时需干旱少雨.
              材料二:全球主要优质酿酒葡萄产区示意图(如图1).
              材料三:2012年世界前四位及中国葡萄酒产量(如图2).
              (1)图1中除中国外,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北半球的葡萄产区范围呈现向    发展的趋势.
              (2)材料三显示,    洲优质葡萄酒产量高居全球,试分析其原因.
              (3)图1中的A处为法国著名的普罗望斯葡萄庄园区,B处位于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区.与A处相比,B处出产优质食用葡萄“提子”,其有利条件是        
              (4)为将吐鲁番盆地的“葡萄经济”发展得更好,请为当地居民提供建设性意见.
            • 4. (2014春•船营区校级月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南非班德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增加4~5℃,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材料二 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非洲北部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材料三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如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
              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
              C.林业--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
              D.渔业--二氧化碳增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3)据材料分析德国在非洲北部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5)试想一下,我国既要保持当前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图1为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201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0万吨,居全球首位.出口30.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图2表示2011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量百分比构成.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形成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英国不产茶,每年要进口大量茶叶.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英国西南部分地区开始适宜种植茶树.而作为英国进口茶叶主要来源国之一的非洲肯尼亚,今后产茶区的气候条件将不如目前适宜茶树生长.这给肯尼亚茶叶对英出口前景蒙上阴影.
              (1)西南茶区分布在藏、云、川、        等省区.
              (2)分析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江北茶区茶叶生产的最为不利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特点    ,请你为中国茶叶拓展国际市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4)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示意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年份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1970100401248
              1990100332641
              2009100283933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的三种主要影响是:            
              (2)乙图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处,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处.
              (3)根据材料二,分析E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 7. 为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应完全禁止燃烧化石燃料,并大面积植树造林.    
            • 8.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    变化.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    上升.
            • 9. 读资料和图,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一  如图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资料二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的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4)国家海洋局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 10.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