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某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散趋势.

              (1)由图甲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入口密度大幅下降,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密度仍然很低.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属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产业调整中,部分产能被淘汰或转移.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湖、能源匮乏,该行业-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据此,以2000年为基准,分别分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2009年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原因.
              (2)归纳2000年到2009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并评价其合理性.
            • 2. 中国沿海开发城市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读我国沿海某城市H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常按少儿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的一定数值,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三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根据国际常用规则,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最重要标准.
              人口类型的划分标准及H市相关数据(单位:%、岁)
              类型少儿人口系数
              (%)
              老年人口系数
              (%)
              老少比
              (%)
              年龄中位数
              (岁)
              年轻型40以上4以下15以下20以下
              成年型30~404~715~3020~30
              老年型30以下7以上30以上30以上
              H市数据16.435.5333.6531.2

              (1)读图1归纳2010年H市人口金字塔中年龄、性别特征,并简析该市人口比例最高年龄组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图文资料,说出2010年H市属于何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该市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即符合双方或一方为该市户籍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双方合计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要求再生育的,经批准,可再生育一个子女.请评价该生育政策对H市的影响.
              (3)概述H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特征.
              (4)推断H市地价空间变化特点,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5)判断P、Q两地中哪地更适合建造海港,阐述其依据.
            • 3.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图回答问题.

              年份
              比重(%)
              地 区
              2005年2010年
              东北地区6.956.20
              北部沿海11.9713.22
              大西北地区3.134.13
              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
              大西南地区10.98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
              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
              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
              (1)据图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
              (2)据表,从全国八大经济板块区看,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哪一地区?分析该地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正负效应.
              (3)2005-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有何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 4. 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是新疆边境线最长、相邻国家最多、陆路口岸最多的地区,该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 7.2%,2012年末总人口66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提升新疆北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乌鲁木齐海关和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签订协议,全力帮助阿勒泰地区建设成新疆进出口加工基地和新疆北部能源输入大通道,发展农产品出口、边境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释放阿勒泰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
              材料二奎北铁路从北疆铁路奎屯区段站接轨,向北经克拉玛依至垦区重镇北屯,2011年4月18日建成通车,阿勒泰地区从此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
              材料三新疆北部区域及阿勒泰城区图.

              材料四乌鲁木齐、阿勒泰两地气候资料图.

              (1)阿尔泰地区人口密度不到人/平方千米;地形以、为主,地势.
              (2)阿勒泰城区形态呈,分布在山脉南麓河流沿岸的中.
              (3)依据材料四,两地气候类型都是,甲是(城市)气候资料,判断理由是.
              (4)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 5. 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该地区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菲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图中甲为    海峡,是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2)美国经济发达,阿拉斯加资源丰富,但人口密度较低,其原因是    
              (3)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
              (4)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中国、美国)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
            • 6. (2013•青浦区一模)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
              1
              4
              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 区
              2010年2005年
              东北地区6.206.95
              北部沿海13.2211.97
              大西北地区4.133.13
              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
              大西南地区13.53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
              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
              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    ,原因主要有    
            • 8.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
              经济性
              原因
              56.2217.3家庭性
              原因
              34.539.0
              工作调动11.5268.4投亲靠友9.975.9
              分配录用5.9243.5随迁家属10.467.4
              务工经商24.3223.8婚姻迁入14.29.7
              学习培训12.9149.7其他原因9.3215.0
              退休离职1.6603.9合计100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家庭性因素中以    人员比例最高.
              (2)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男女性别而言,人口数多的是    ;在家庭人口迁移中,人口数多的是    
            • 9. (2012春•涪城区校级月考)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表
              国家2008年人
              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1995-20002000-2005
              中国13.441.100.910.7
              印度11.861.861.641.5
              美国3.091.000.831.0
              印度尼西亚2.341.541.431.3
              巴西1.941.491.311.2
              巴基斯坦1.672.682.772.4
              孟加拉国1.613.102.001.9
              尼日利亚1.522.572.392.2
              俄罗斯1.42-0.03-0.16-0.6
              日本1.280.160.170.1
              材料二:2007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亿.有关国家媒体将此乐观地称作“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
              材料三: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化学工业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1)材料一所述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的有    个.中国和俄罗斯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2)材料二表明,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象征着美国比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3)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4)现代,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又沿着箭头方向迁移到南部A处,南部对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5)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按地理范围划分).
            • 10.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图”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    年代.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接近1%,每年出生人口达    万左右.
              (2)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的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
              (3)读“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1953年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5%左右,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在1995年,2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数明显减少,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
              (4)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型”到基本转变为“现代型”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但不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尽相同.请结合下表资料(1994年部分省市区家庭人口、孩子数量、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统计)谈谈体会.
              子女数量构成(%)
              一孩二孩三孩育龄妇女平
              均年龄(岁)
              家庭平均人
              口(人/户)
              全国62.7527.759.5022.733.89
              上海94.155.850.0024.092.99
              山东75.4919.914.6024.323.60
              陕西58.3132.459.2422.413.96
              广西51.5934.0414.3722.744.69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