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不同年份我国人口资料,完成问题.
              年份人口总数(万人)城镇人口数量(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自然增长率
              2001127627480647.1%0.695%
              2002129227523767.5%0.601%
              2003130756562127.7%0.589%
              2004132802606678.3%0.508%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2001到200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老年人口比重的折线图.
              (2)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增长已进人    模式,其特点是            
              (3)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4)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对比

              材料二: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年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98025
              199030
              200040
              201055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快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其主要原因是    ,这对上海有利的影响有    (至少列两条).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人口的    问题更突出,这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    
              (3)材料二反映了该地的城市化速度    (快、慢),这个过程中,M市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
              (4)试说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M市的城市问题.
            • 3.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 4.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

              A.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2.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B.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5.

              推进新型城市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我国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阅读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2000年

              2010年

              2000年-2010年增长

              土地城镇化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

              22439

              40058

              78.5%

              人口城镇化

              (城镇人口/总人口)

              按常住人口计算

              17.9%

              (1978年)

              51.3%(2011年)

              28.7%

              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

              35%

              2020年50-55%(预测)

               

              由上表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吧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 6.

              图为某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图中的信息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该省城市化水平进入了后期阶段
              B.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7.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中等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居民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空气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读某城市现状及未来规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路、国道迁出市区阻碍城区进一步扩大
              B.火车站和汽车站距离太近,不利于人流、物流集散
              C.河运地位进一步加强
              D.北部绿化带的建设利于隔离交通污染2.规划图中的工厂,布局不合理的有A.火电厂      B.水泥厂      C.造纸厂      D.自来水厂
            • 9.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的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区的扩展与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甲时期向南北方向扩展--地形因素
              B.乙时期沿干线公路扩展--历史因素
              C.丙时期向东北方向扩展--行政因素
              D.丁时期向多个方向扩展--交通因素2.丁时期A. 商业用地因政府规划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  B.工业用地考虑地价因素分布在城市外围C.新增工业区为防止大气污染建在城市西北部  D.新增商业区因综合交通便利建在城市东南部
            • 10. 读图,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反映的是    进程,其中    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    图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    ,原因是    ,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    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    
              (3)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本的主导因素是    
              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