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A.甲   B.丙   C.庚   D.乙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黄河从北向南自河套下来,到了陕西潼关附近调头东去,形成河东金三角地区。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传说尧、舜、禹相继在河东建都。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千米,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千米,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千米。

              材料二: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夏季河东盐池所在地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南风猛烈,光照资源非常丰富,最高气温可达42.6℃,年降水量约为520mm,蒸发量却高达2300mm。

              材料三:窑洞(下图)是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民居,主要是在黄土断面开挖,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窑洞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

              (1)试分析在安邑、蒲坂、平阳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试分析河东盐场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3)结合材料分析蚩尤村窑洞坐南朝北的原因。(2分)

               

            • 3.

              该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建国到2000年的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回答问题。

              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A.城市人口的增加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 4.

              有关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大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市民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C.逆城市化是城市向心力作用的结果
              D.逆城市化对大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大
            • 5.

              一般来说,表示城市规模的指标是

              A.人口比重
              B.人口数量
              C.城市地域
              D.城市经济
            • 6. 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表: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密度相背离.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属于    因素.
              (2)三亚流动人口    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    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    为主到    为主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 7.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
              国家香港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韩国世界
              人口年龄中位数41.828.944.315.235.237.928.4
              (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    ,该国处在城市化的    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    
              (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 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
              (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产生的人口问题有    
            • 8. 图1是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是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读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反映二战后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是图1中的    
              (2)不同类型的国家常常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图1中的B国家对应图2中的    阶段,D国家对应图2中的    阶段.
              (3)在图2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阶段,此阶段城市中常出现                等现象.
              (4)图2中①、③阶段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    ,但形成的原因却不相同,①的原因是    
              ③的原因是    
            • 9.

              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企业?(18分)

              ⑴自来水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印染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服装厂建在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副食品生产基地建在城市的____郊,理由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⑹绿化带布置在城市的_____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2春•龙泉驿区校级期中)读“①②③④四国某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③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其基本特征为    
              (2)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列两国应采取的主要人口措施分别是:②国    ;③国    
              (3)简述①②两国目前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