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武清原是天津的一个县,后撤县设区。区域内河流、水库、森林资源丰富。2003年,武清依托国家骨干道路建设,规划实施了区域路网工程。2010年12月,武清成为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28分)

              材料一  武清区地理位置图(图甲)  材料二  武清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乙)

              材料三  武清区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图丙)

              (1)武清历来是天津重要的产粮区,该地成为重要产粮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和          (4分)

              (2)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清的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奶牛养殖和无公害蔬菜成为主导产业,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6分)

              (3)武清区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4分)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原因。(4分)

              (4)请描述2000年至2020年武清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并分析武清区能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原因。(10分)

               

            • 2.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________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并分析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的原因。

              (3)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扩大绿地面积  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 3.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青岛开幕的“胶莱人工海河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从山东青岛的胶州湾到渤海的莱州湾,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预计投资约1000亿元,通航后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李克强副总理在“十八大”中提到,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1)试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对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利弊进行评价。(12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兴起有哪些共同的因素?(8分)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8分)

               

            • 4.

              读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说明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的原因。

              (2)从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北京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城市内涝的成因。

               

            • 5.

              【城乡规划】读某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市1950年城市空间形态为    。从1980年建成区范围看,城市主要向    (方向)扩展,主要原因是    。(3分)

              (2)A、B两地,    更适合建立高新技术区,其理由是    。(5分)

              (3)试评价图中商业圈布局的区位条件。    (2分)

               

            • 6.

              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发展,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5)题。(28分)

              材料一  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材料二  2013年中国第五届光伏产业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呼和浩特硅矿、土地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光伏产业“哑铃型”发展规划,即大力发展上游和下游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

              (1)材料一图示区域冬春季沙尘暴多发,其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包头位于河套平原,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2)在呼包鄂城市群体系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        ,整个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目前以第       产业为主,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限制性自然条件主要是               。(6分)

              (3)呼包鄂三市共同的轻工业部门是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4分)

              (4)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提出“哑铃型”发展规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5)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 7.

              (20分)图甲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6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

              (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如图乙(4分),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6分)

               

               

            • 8.

              (20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6分)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6分)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8分)

               

            • 9.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3年我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设立,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下图表示长江三角洲范围的变化。

              (1)说明长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首个自由贸易区落户上海的原因。(8分)

              (3)简述新增区域中小城镇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发展的意义。(6分)

               

            • 10.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

              材料二  随着中部崛起、东部产业转移,C城市打造成为我国区域金融中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析A、B两地的气温差异及原因。(4分)

              (2)分析甲河中游汛期河流经常改道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C城市成为我国区域金融中心有利区位条件。(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