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木薯生产国.近年,尼日利亚与丹麦、美国合作建立木薯糖浆制造厂及木薯加工中心,生产甜味剂、淀粉、酒精等系列产品.同时,研究开发高产抗病品种,开发市场信息系统,使木薯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尼日利亚平原及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各是什么?
                  平原:    
                  城市:    
              (2)据图8中的信息,概括明纳地区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两项.
              (3)对该地区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    ,该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4)简述木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木薯生产规模扩大对尼日利亚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请各答出三条.
            • 2. 如图是影响人口迁移诸因素的知识体系结构框图,据此回答问题:

              (1)填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A    ,B    
              (2)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经济   D.政策和矿产资源
              (3)美国很多老人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是因为    
              A.淡水   B.土壤   C.政策   D.气候
              (4)深圳、珠海在20世纪80年代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主要原因是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闭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    
              不利:    
            • 4. 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表: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密度相背离.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属于    因素.
              (2)三亚流动人口    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    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    为主到    为主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 5.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变化.19世纪.A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的美誉.随着A(匹兹堡)工业中心的逐步发展,涌现出了底特律、芝加哥、布法罗等工业中心,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的需求,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矿,而且还大量地从外地输入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外迁,被誉为“冰雪带”,与南方蓬勃发展的地带形成鲜明的对比.

              (1)图中“A”城市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有:①    ;②    
              (2)19世纪70年代A城市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区域阶段处于    . 
              (3)二次大战后,因钢铁地位的下降,A城市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经大量外出,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试分析迁移的原因    
              (4)二战后的一段时间,五大湖地区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部区域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列举其主要措施    
            • 6.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读“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图”和“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环境保护专家曲格平的著作,中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从图中分析,这个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    年代.尽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接近1%,每年出生人口达    万左右.
              (2)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在1960年前后曾有大幅度波动.这与当时的环境因素有什么相关性?
              (3)读“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1953年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5%左右,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在1995年,25岁以下各年龄段人数明显减少,这与当时的什么社会环境条件有关?
              (4)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型”到基本转变为“现代型”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但不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尽相同.请结合下表资料(1994年部分省市区家庭人口、孩子数量、育龄妇女初婚年龄统计)谈谈体会.
              子女数量构成(%)
              一孩二孩三孩育龄妇女平
              均年龄(岁)
              家庭平均人
              口(人/户)
              全国62.7527.759.5022.733.89
              上海94.155.850.0024.092.99
              山东75.4919.914.6024.323.60
              陕西58.3132.459.2422.413.96
              广西51.5934.0414.3722.744.69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