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图甲为京津冀部分地区等值线图,图乙为图甲中东南地区主要对外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2014年4月4日,北京西城区政府与河北廊坊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部分产业从北京转移到廊坊,双方将加快产业协同发展.
              (1)分析图甲中北部山地对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简述图乙津保铁路的建设意义.
              (3)京津冀城市群如今身缠多种痼疾,请列举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
            • 2. 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    ; E、F 所示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        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4)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    (字母).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则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3. (2014•河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人口发展的白皮书显示,澳大利亚适宜的总人口为6 000万.目前,澳大利亚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 048人,而其中60%来自海外移民,据澳大利亚统计局估算,其总人口数于2013年4月23日达到2 300万.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近几年墨尔本等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外城区.如图为澳大利亚各州人口增长率和悉尼、墨尔本人口比较图.
              (1)国际人口大量迁入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经济发展的“对决”中,墨尔本比悉尼的人口增长趋势更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什么?
              (3)分析墨尔本等城市近几年房地产业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
            • 4.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如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
              第五次人口普查22.89%66.78%10.33%361136.22%
              第六次人口普查16.60%70.14%13.26%893049.68%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
            • 5. 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其以上(%)城镇人口(万)
              20105950.16862.017.9871.8410.182559.1
              20005986.06245.325.5267.037.451664.7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地形分布特征;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以及作出此判断的依据.说明安徽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为什么?
              (4)安徽省具有靠近“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 6. (2013秋•宝山区校级月考)(1)读“2010、2000年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分布与排名”图,按外来人口来源地来分,排名前三位的省份由2000年的    ,转变为2010年的    ,试解释发生此变化的理由:    
              (2)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近几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3)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    
            • 7. (2013•泰安一模)暴雨、洪涝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内涝问题.21日前后,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与强盛的南下冷空气在此剧烈交汇,持续的闷热天气,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
              材料二:城市建筑物的密集与下垫面的改变.造成了与郊区环境的较大差异.据有关专家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城市中心和郊区地面温度相差6℃左右.
              材料三:北京市地形图
              (1)据材料分析北京市本次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2)推广使用渗水砖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之一,试简述渗水砖的使用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 8. (2012•淮北一模)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苏伊士湾经济特区地处埃及的东北部,具有经济特区的性质,总面积达233平方千米;工业区内由中埃双方合资开发的面积22平方千米,合作项目主要为纺织工业.
              (1)简要分析尼罗河谷地沿岸地区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埃及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分析埃及苏伊士湾经济特区吸引中国纺织工业移人的有利因素.
            • 9.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2).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    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3)据图2,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 10.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昆影响还表现在:
              (1)对生物:    
              (2)对气温:    
              (3)对降水:    
              (4)对地下水: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