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表: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密度相背离.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属于    因素.
              (2)三亚流动人口    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    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    为主到    为主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 2. (2012•淮北一模)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苏伊士湾经济特区地处埃及的东北部,具有经济特区的性质,总面积达233平方千米;工业区内由中埃双方合资开发的面积22平方千米,合作项目主要为纺织工业.
              (1)简要分析尼罗河谷地沿岸地区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埃及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分析埃及苏伊士湾经济特区吸引中国纺织工业移人的有利因素.
            • 3.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世界37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

              材料三: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_阶段。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分析,洛杉矶比香港较易出现哪种大气环境问题
              [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5)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     ]

              A.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C.严格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合理规划城市路网,发展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通体系
              E.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1年6月23日16时,北京遭遇十年来最大降雨,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百年一遇水平,多地成“积水潭”,城区部分路段因路面积水基本中断。
              (1)我国暴雨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分布在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暴雨灾害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暴雨与洪水形成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如臭氧、醛类等)。光化学烟雾危害巨大,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气候温暖,风景宜人。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汽车数量猛增,该城市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图乙为洛杉矶某日光化学烟雾变化曲线示意图。

              (1)一天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时间是
              [     ]

                  A、6:00~~8:00
                  B、12:00~~14:00
                  C、16:00~~18:00
                  D、20:00~~22:00
              (2)洛杉矶一年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月份是_______月。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洛杉矶烟雾事件多发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的一大顽疾,试就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提出合理的解决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数量的猛增,除产生大气污染外,还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大气稳定性与城市空气质量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二: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分析材料中“城市病”的表现以及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