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8分)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和        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1993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       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1:2011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10月16日晚上,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在浙江宁波主办了“2011年世界粮食日——烛光守夜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材料2: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图10)

              图10
              材料3: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紧急情况次数。(图11)

              图11
              材料4:中国粮食生产—消费变化图。(图12)

              图12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4分)
              (2)甲地所在国家的            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袢地之一,试分析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材料3分析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1993年,________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_________;其后两者交替上升。(6分)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分)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5)根据材料2、3分析图中“饥饿热点”地区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分)
            • 3. 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目的是反对食物浪费和损失,因为浪费食物等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图19为“1998至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统计图”,表3为“我国人口、粮食产量及需求预测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14分)

               
              表3
              年度
              人口
              (万人)
              粮食产量
              粮食总需求量
              (万吨)
              总产 (万吨)
              人均(万吨)
              2000
              126743
              46217
              365
              48490
              2006
              131448
              48402
              368
              49203
              2010
              134091
              54641
              407
              55400
              2015
              138360
              57427
              415
              58620
              2020
              142560
              60350
              423
              62340
              2025
              146900
              63430
              432
              66600
              2030
              151360
              66700
              440
              71160
              (1)“浪费食物等于浪费资源”,这里的“资源”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998年以来我国耕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分)
              (3)据材料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的威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4分)
              (4)目前我国正在推广“光盘行动”,提倡吃光盘里的食物,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可采取法律手段、_______、_______等环境管理手段促使全体公民将光盘行动变为自觉行为。(2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1:2009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
              材料2: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

              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ks5u

              (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呈         趋势。(1分)
              (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2分)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6分)ks5u
               
              甲图
              乙图
              农业地
              域类型
               
               
              区位条
              件评价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
              (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答出三条):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图甲a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5)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 5.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A.苏、鲁、粤 
              B.京、吉、苏 
              C.吉、苏、鲁
              D.粤、京、吉 22.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 6.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且近三年粮食产量均在1万亿斤以上。但是,为满足粮食需求,今后10年内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回答第16-17题。
              16.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 “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
              C.人口增长数量大             
              D.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 17.关于保证我国粮食增产的措施及其具体做法对应正确的是(    ) A.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停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B.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推广 C.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扩大新疆、内蒙古的粮食种植 D.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粮食的流通渠道
            • 7.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且近三年粮食产量均在1万亿斤以上。但是,为满足粮食需求,今后10年内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回答第16~17题。
              16.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 “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
                 C.人口增长数量大             D.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
              17.关于保证我国粮食增产的措施及其具体做法对应正确的是(    )
                 A.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停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B.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推广
                 C.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扩大新疆、内蒙古的粮食种植
                 D.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粮食的流通渠道
            • 8.  (2012年课标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成都平原                      B.江汉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较少                      B.耕地面积广 C.生产规模大                  D.机械化水平高
            • 9.  (2012年广东深圳)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1~2题。

              1.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  )
              A.Ⅰ类省区                    
              B.Ⅱ类省区
              C.Ⅲ类省区                    
              D.Ⅳ类省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 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 C.Ⅰ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 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
            • 10. 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的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   
              2.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A.土地盐渍化
              B.温室效应
              C.土地沙漠化
              D.水资源短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