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

              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3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4分)

              (2)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3)2013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

               

            • 2.

              读2012年我国某四省(市)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人均生产总值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元)

              北京

              0.8

              23.1

              76.1

              81658

              浙江

              4.9

              51.2

              43.9

              59249

              26.1

              28.3

              45.5

              28898

              12.7

              38.5

              48.8

              16413

              1.甲、乙两省最有可能是

              A.甲:海南;乙:山东
              B.甲:江苏;乙:贵州
              C.甲:海南;乙:贵州
              D.甲:江苏;乙:山东2.四省中甲省第一产业比值最高,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素质最高                          B.地形最平坦C.水热资源最充沛                          D.机械化水平最高
            • 3.

              2013年10月21日,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巨头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项目在贵阳市贵安新区开工,未来2到3年内将为贵州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多年前,到贵州投资曾成为富士康集团的备选方案,但经管理团队考察、调研后,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A.劳动力素质低
              B.市场狭小
              C.交通不便
              D.原料缺乏2.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建设对贵阳市影响叙述不合理的是A.就业机会增多                  B.推动城市化进程C.加快工业化进程                D.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 4.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各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此图表现了

              A.家具企业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趋势最明显
              B.浙江省一直输出图中所列制造业的产品
              C.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趋势
              D.1990年上海的产业竞争力均高于浙江
            • 5.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行政机关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第三产业
            • 6.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区域经济中,产业的转化趋势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B.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8.

              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9.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1分)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3分)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和地理环境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6分)

               

            • 10.

              读某两地经济联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1.如图所示,从甲地向乙地发生了

                 A.产业转移        B.资源调配      C.信息传递        D.产业升级

              2.图中 L 产业最有可能是

                 A.原料导向性工业

                 B.市场导向性工业

                 C.技术导向性工业

                 D.劳动力导向性工业

              3.假如甲、乙均为我国的两地,则

                 A.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西部内陆   B.甲位于东部沿海、乙位于中部地区

                 C.甲位于西部内陆、乙位于东部沿海  D.甲位于中部地区、乙位于西部内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