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①②③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岩石圈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

              (2)①②③三大类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
              (3)若甲为地表径流,则乙表示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__,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形成有关的箭头是_________。
              A.aB.bC.cD.d
              (4)简述水循环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①②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2)水循环中①是     环节,②是     环节,③是     环节,④是     环节。
              (3)甲地的地质构造为       ,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4)形成丙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       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填写数字)。
            • 3.
              读储油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形态上看,该构造是         构造。
              (2)根据石油形成的原理推论,图中储藏石油的岩石属于三大岩石中的  岩。
              (3)图中地质构造在成因上主要是由于受      (内、外力)的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中的       运动往往会形成该构造,若是在地表,该构造常会形成      地形。
            • 4.
              读下面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小题1:若图中M、N、P、Q构成水循环,则Q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M、N、P、Q构成某日热力循环,则Q表示_______________风。
              小题2: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3:图中⑤--⑧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小题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名称。A和B是____________岩、D是_____________岩。
              小题5: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乙地是______________;从地表的形态判断,图中甲地的地貌是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6:丁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________(上升或下降)。
            • 5.
              2011年11月11日晚,第26届东南亚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的惹卡巴林体育场隆重开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填入下表中。(5分)

              (2)简述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3分)
              (3)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多沼泽的原因。(4分)
            • 6.
              (14分)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6分)
              (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4分)
              (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 7.
              选作题(10分 )【自然灾害】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写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6分)
              (2)分析说明A处分布有北温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原因。(4分)
            • 8.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该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冬春少雨,气候干燥,是辽宁省干旱地区之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该河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较

              (1)推测图示范围大凌河水文特征。(8分)
              (2)描述团包山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3)石村和角村相比较,试分析石村的布局优势。(8分)
            • 9.
              读下列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小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它是良好的储   构造,其地形成因是                                  
              小题2: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在其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以转化为②处的      岩。
              小题3: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为    ,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    ,这种地质灾害又能促使          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小题4:②处地层中常常含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其所在海域内还可开发的海洋资源类型有                                        (至少写2种)。
              小题5:图中所示的M、N两个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中,    是正确的,在专属经济区,该国享有             的主权
            • 1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B 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 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 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                     、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