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物体收入辐射能与支出辐射能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为上海某日某地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该地该日的说法最可能的是
              A.昼长为a→b→c时段       
              B.日出发生在a之前  
              C.日落发生在c之后         
              D.b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时12.从图中可以发现:该地该日正值区阴影面积远大于负值区阴影面积,导致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有①昼长因素    ②地面辐射     ③大气的散射     ④大气逆辐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34分)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6分)
              (2)甲乙两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试分析其原因。(14分)
              (3)计算图中日照时数最多相差                 小时。(4分)
              (4)图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0分)
            • 3.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30,嫦娥三号点火发射.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地外发射软着陆探测器(月球车),首辆自主研制的月球车取名玉兔.玉兔身上装满了多种精密探测仪器,这些仪器正常工件温度在-40°C至50°C.肩部有两片可以伸缩的太阳能帆板电池,为月球车行走提供能源.
              材料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体积是地球的
              1
              49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
              1
              6
              ,微弱的重力使月球无法保持大气.月球表面坑穴星罗棋布,布满颗粒细小的月尘,热容量很小.月球自转方向周期与公转一致(图1).
              材料三:为让月球车到月球上顺利执行任务,科研人员将玉兔放在我国最接近月球表面环境的库姆塔格沙漠进行地面外场试验(图2).

              材料四:登月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月球上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科研环境激发了人类巨大的探索热情,有的国家还计划在技术成熟时,在月球上建立人类永久定居点,以缓解地球上日益增大的人地矛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3)题.
              (1)据材料分析说明,玉兔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地面外场试验场地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月球表面,你认为最难模拟的条件是什么?
              (3)假定多年之后,一天文爱好者在月球上的人类固定居住地,长期用肉眼观测地球,回望故乡.请简要描述他所看到的地球情形.(从颜色、形状、大小、亮度、运动等方面描述)
            • 4.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 5.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旅游时拍到的照片,观察此照片,回答1—2题。

              1、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 6.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有关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
              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 7.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的卫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我国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探月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13:10,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
              2.“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 8. 2008年1月21日当地时间早上9时15分,印度南部城市金奈以北80公里处的斯里赫里戈达岛上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一枚印度本土产的极地轨道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此次发射任务是将一颗名为“TecSar”的以色列卫星送上太空。
              印度计划08年4月9日把“月球飞船1号”送上天,7月开始运行,确保在两年内完成所设计的各项试验。“月球飞船1号”是印度第一颗小型无人绕月探测器,重590公斤,携带“冲击者”登月舱。其主要任务是制作高清晰的月球地图,并对月球两极是否存在水进行初步探索。下图是其模拟图像,结合上述材料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色列“TecSar”卫星送上太空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印度已成功登上月球,标志着深空探测达到国际水平
              C.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比我国文昌发射基地更为优越
              D.“月球飞船1号” 到达月球表面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6.有关月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球土壤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生长植物
              B.同一个人用同等力量在月球上跳高不如地球上高
              C.月球上太阳能资源较地球上丰富
              D.月球上无昼夜和极昼极夜现象
            • 9. 2010年1月15日,天空上演精彩的天文盛宴──日环食,读下图回答:
               
              1.发生日环食的条件是                               
              2.这次日环食带经过地区人口密集,届时有一亿多人口观赏日环食奇观。环食带经过地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除渝外,还有           。(填简称)
              3.西昌和重庆两城市均位于日环食带内,两城市上空最早出现日环食现象的是   。重庆观察日环食的条件不如西昌,其原因是                                                        
              4.上海地区可看到“带食而落”的日落美景,被遮住黑暗部分位于太阳的   (东或西)部,这一天上海日落时间      (早或晚)于18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