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某区域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多形成于无风的清晨。浓雾是指水平能见度低于100米的雾;浓雾天气不仅对交通有严重影响,其伴随的稳定层大气也使城市污染加重,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
              材料一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下图为甲城市气温、降水及浓雾频率分布图。
              材料三下图为甲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习较差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甲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甲城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图为兰州市和拉萨市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对两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河流提供水源,是两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
              B、地形条件使两城市大致沿东西方向发展
              C、拉萨气温年较差大于兰州
              D、兰州种植业开发潜力巨大
              2、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仍堪忧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河谷地形昼夜山谷风的转换,利于污染物扩散
              B、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尘暴
              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出路
              D、治理污染的重点应该进行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
              3、拉萨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中心城区以外,以大面积住宅区、工业区的开发为主
              B、中心城区限制建筑物高度,保护城市特殊风貌
              C、周围山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D、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3. 读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M、P、Q中,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将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
                  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至少答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为我国长江沿岸某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准备规划建设一个高新科技工业园,该园应该布局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治理区域④对城市的空气污染
              [     ]

              A、将化肥厂全部永久关停
              B、将印染厂迁往区域⑥
              C、将石油化工厂迁往区域⑤
              D、修建东南—西北走向的绿化带
            • 5. 下图中甲、乙、丙为不同等级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_______,等级最低的是_______。
              (2)高等级城市比低等级城市密度更_______,功能更_______。
              (3)指出区域城市化给局部地区气候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知,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有
              [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有机大都市将要形成,那么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

              A、城市热岛效应将要加强
              B、城市失业率将要增加
              C、城市雨季内涝现象增多
              D、城市治安会比较困难
            • 7.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1—2题。
              1、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
              2、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 8. 读下表,回答1—3题。


              1、上表说明

              [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同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数量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看法,正
                  确的是

              [     ]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 9.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

              注:
                  “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小“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__________;运量小、
                  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___________。
              (2)上面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选择)
              [     ]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总结甲、乙两市交通主要存在着哪两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你对改进这些问题
                  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雏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地面上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1—2题。
              1、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取“外延式”的城市化扩容模式,其直接
                  原因是

              [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2、若我国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