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阅读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于10月7日凌晨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据国家防总初步统计,截至7日14时,“菲特”造成浙

              江共874.25万人受灾,死亡10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3.06万间;余姚、奉化、安吉、上虞等18县(市、区)城市被淹;超10万辆汽车受损,其中宁波超5万辆;余姚市全城70%被淹五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5.58亿元;福建省4市12个县区104个乡镇21万人受灾,保险估损超14亿元。

              (1)据图分析,2013年10月7日凌晨,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    、____      。简要说明该台风对过境区域造成的主要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应如何减少台风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4分)

               

            • 2.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村落附近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指出图中村落主要受哪些自然灾害的威胁(4分)。

              (2)据图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3)为了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3分)

               

            • 3.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9分)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地区是___________,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该省受害点数为________。(2分)

              (3)该地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共3分)

               

            • 4.

              该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问题。

              1.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2.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A. 纬度和海拔      B. 纬度和土壤       C. 纬度和地形        D. 降水量和地形
            • 5.

              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产生明显影响。某年广东省持续干旱便与当年台风数量偏少、强度降低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有关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台风能够缓解旱情
              C.台风在赤道地区气压最低,势力最强
              D.台风控制地区,气流都辐合上升2.读台风过境示意图,若台风中心位于图中所示位置,判断广州地区受其影响产生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风      D.东南风3.若台风沿B线路前进,经广州至湛江。读图(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示意图),判断在此过程中受台风影响香港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
            • 6.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我国雨涝区的主要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来看,形成此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

              解决B地区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至少答两点)

               

            • 7.

              该图显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区的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所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

              A.黄河流域上游地区
              B.长江流域上游地区
              C.珠江流域上游地区
              D.淮河流域上游地区2.图示的甲、乙两城市分别是(       )A.西宁兰州      B.贵阳南宁    C.郑州合肥      D.成都重庆
            • 8.

              材料: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异常气候现象发生频率增加。2007年3月3日至3月5日,环渤海区域遭遇50年一遇特大风暴潮袭击,造成严重损失。3月3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出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正值天文大潮期。     

                  读下左图“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红色)图”和右图该日“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读左图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及右图分析风暴潮灾害产生及分布的气象因素。

              (3)除气象因素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加剧风暴潮灾害的其它自然原因。

               

            • 9.

              读下图“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A、B两区发生旱灾存在季节差异,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2)2009年至2010年,云南省遭受严重干旱,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三年旱情叠加让云南很“受伤”。旱灾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3)旱灾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气象灾害,防治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 10.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