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读图6,回答6—8题.
              6.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7.青海湖流域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C.冰川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D.流水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8.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
              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 2.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境内探明各类矿床156种,邻近的金昌、白银是我国镍、铜等有色金属和稀土产品的重要产区。2012年8月2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原兰州市区北侧,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开阔,相对荒芜。下图为兰州新区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列举图示地区适宜开发的清洁能源(至少两种);并选择其一说明原因。(6分)
              (2)与前四个国家级新区相比。兰州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3)兰州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指出兰州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
            • 3.
              近年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2010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读“我国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各题。

              小题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该省(区)最可能是
              A.四川B.江西C.宁夏D.内蒙古
              小题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湿地破坏和土地沙化B.水土流失和红色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和黑土流失D.大气污染和森林面积减少
            • 4.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图(下图)。

              (1) 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时间
              气温(℃)
              降水(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多年平均
              14.5
              14.4
              26.1
              15.3
              1.8
              850
              165
              465
              164
              57
              2000~2009年
              0.6
              1.0
              0.0
              0.5
              0.9
              54
              -19
              81
              -16
              8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值
              平均工资水平(万元)
              苏州
              宿迁
              苏州
              宿迁
              2005年
              5:65:30
              42:34:24
              2.4
              0.9
              2010年
              2:57:41
              18:52:30
              3.3
              1.6
              如表:宿迁经济发展指标表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二产业
              就业人数
              (万人)
              域区面积
              (万km2
              工业“三废”
              废水(万吨)
              废气(亿m3
              固体废弃物
              (万吨)
              2005年
              375.9
              5. 85
              12
              4040
              94.6
              41.2
              2010年
              1304.8
              23.28
              68
              5100
              116.5
              72.3
               
              (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12分)
            • 5.
              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全线完工。表1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三个主要城市的气候资料。据表分析,完成:
              表  1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0
              5.0
              10.0
              16.1
              21.3
              25.7
              28.8
              28.3
              23.3
              17.5
              11.1
              5.4
              降水量
              (mm)
              34.9
              59.1
              103.3
              140.0
              161.9
              209.5
              156.2
              119.4
              76.2
              62.9
              50.5
              30.7

              气温(℃)
              2.0
              3.8
              8.4
              14.8
              19.9
              24.5
              28.0
              27.8
              22.7
              16.9
              10.5
              4.4
              降水量
              (mm)
              30.9
              50.1
              72.7
              93.7
              100.2
              167.4
              183.6
              113.3
              95.9
              46.1
              48.0
              29.4

              气温(℃)
              7.2
              8.9
              13.5
              18.1
              21.7
              24.2
              28.0
              28.1
              22.9
              18.4
              13.2
              9.0
              降水量
              (mm)
              22.1
              20.9
              37.7
              102.9
              158.8
              175.0
              149.4
              137.4
              167.9
              98.1
              54.0
              26.6
              小题1:三城市依上游至下游排列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小题2:长江出三峡进入两湖地区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流速度减缓;②曲流地形发育;③含沙量增加;④不利冬季航运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小题3:图4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每个月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四地中,高温期与多雨期比较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 6.
              11.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河谷灌丛带、高山森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寒原带。以山地草场放牧的牧民人口日增,所产山羊毛质量甚佳,近年颇受市场欢迎,少数藏民在缓坡地栽种旱作,以补充藏民所需的部分粮食。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上限下移、下限上移的退缩现象,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 B.工矿业开发C.扩展牧地D.发展种植
            • 7.
              根据下列三幅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综合治理的措施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治理土地盐碱化和荒坡荒地的开发
              B.乙地以酸雨的治理和石漠化的防治为主
              C.丙地以湿地的保护和赤潮的防治为主
              D.三地面临同样的问题是能源和资源紧张问题
              (2)有关三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农业发展条件优于乙地               B.乙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丙地
              C.丙地立体农业发展条件最为优越           D.三地都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
            • 8.
              下图示意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轴”相交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华北平原上的铁路枢纽
              B.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位于大河干、支流交汇处
              D.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的传统工业中心
              小题2:沿“西北轴”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向内陆逐渐增大
              B.降水量向内陆逐渐增大
              C.自然带符合纬度地带性规律
              D.地跨黄河、长江、塔里木河流域
            • 9.
              读某国家经济活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②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③主要分布在畜牧区的中心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圈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B.建有大型水库,说明该国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有多个经济区,说明该围是发达罔家
              D.该国除了铝土矿外,没有其它矿产资源和能源
              小题3:该国发展炼铝工业的主导区位是
              A.接近沿海地区,出口便利B.接近经济区,市场广阔
              C.接近水电站,有能源保证D.有原材料,运输成本低
            • 10.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大气环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该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旱地B.水浇农田C.牧草地D.沙地
              小题3: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
              A.旱地——水土保持B.草地——集中放牧
              C.沙地——防治酸雨D.水浇农田——引水灌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