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 2013年 11月 7日9点从上海(31.2°N,121.5°E)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 2014年 2月 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 “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 2 万海里。右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图中位于沿海地区的P地,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启程时,地球上 11 月 7 日的范围是                         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部分的经度范围是                            ,启程这一天在轮船上观日出的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                         ,这一天南极点的日出方向是                    。 

              (7)当科考船行驶到(30°S,180°)时,船员发现此时太阳刚好日落,而这位船员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的是15:00,那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是                ,这一天杭州(30°N , 120°E)的昼长约为              小时。

            • 2. 读图“地球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表示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3)②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最    (长、短),极昼现象现象出现在    (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大连市某中学高二学生利用标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更换标杆和地点的前提下,3月25日至27日,正午时该标杆影长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    ;该时段地球运动在图中    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方向)移动.
              (5)3月25日至27日,郴州地区的昼夜长短分布、昼长变化趋势分别是    
              A.昼长夜短  白昼变短  B.昼长夜短  白昼变长
              C.昼短夜长  白昼变短  D.心短夜长  白昼变长
              (6)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一直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    ,处于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    
            • 3. 若α为固定值θ (0°<θ<90°), T点在赤道上,则一年中(  )

              A.二分日,OR、RT 均为最短
              B.二至日,OR、RT  均为最长
              C.春分至夏至,OR变长、RT变短
              D.秋分到冬至,OR变短、RT变长
            • 4. 下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盛行______风(风向),印度半岛盛行______风(风向),该风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气压中心_______________,从而切断了_______________,使之由带状分
                  布变为_____状分布。
              (4)C处受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5)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的作用。
              (6)图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处于亚欧板块与__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地带。
              (7)图中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时针旋转。
            • 5. 下图中曲线为海洋等年降水量线,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情景发生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时期。此时,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_(白昼或黑夜)。会议期间,巴拿马运河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示等值线分析,甲海域年降水量较____(大/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鱼类大量死亡,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当α角为一年中最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____(多项选择)。 ①昆仑站考察最佳季节②北冰洋沿岸驯鹿活动③南亚盛行东南风④华北地区频受沙尘暴袭击⑤天山雪线升到最高
            • 6. 读某草原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名为__________草原,该地农业区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放牧的主要牲畜是
                  __________。
              (2)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势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为了促进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国正一年一度夏季高考时,符合当地特征的是
              [     ]

                  A、正处于河流的汛期
                  B、草类茂盛
                  C、正处于枯水期
                  D、高温多雨
            • 7.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开始试运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乘坐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高原列车,游客不仅能饱览青藏高原绚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味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藏民族文化。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高原铁路。青藏高原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有民谚如此形容青藏线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但景色摄人心魄。高原天空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真可谓是“六月飞雪、一天四季”啊。

              (1)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世界性巨
                  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致位于下图的_____点附近。
              (3)地球运动到_____点附近时,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是_________________。
              (4)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青藏铁路的修建,试分析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阅读我国和世界某种“绿色”能源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该“绿色”能源2007年产消差统计图
              材料二:我国该“绿色”能源的主要进口路径图

              (1)该“绿色”能源是__________。2007年,我国该能源的主要产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等省区。
              (2)我国从中亚地区输入该能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2010年11月20日,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沿图中航线(实线)历时半个月运输该能源前往B地,航行
                  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途经沿岸陆地自然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是_________。
              (4)能源输出地C所在国家处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地壳运动活跃,近年来频发_______等自然灾害。
              (5)该能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使用,试分析其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009年7月23日,两艘德国货船从韩国向北行驶,经白令海峡,成功通过以往无法通航的“东北航道”,于9月7日抵达俄罗斯扬堡港进行休整,最后抵达目的地—荷兰鹿特丹港。

              (1)两艘货船选择这一时段试航北冰洋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艘货船顺利抵达扬堡港休整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趋势是
                                                                                                                                                                     [     ]
                        A、昼长夜短,白昼逐日延长   
                        B、昼长夜短,白昼逐日缩短
                        C、昼短夜长,黑夜逐日延长  
                        D、昼短夜长,黑夜逐日缩短
              (3)示意图中,①、②两地分别位于两种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其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②两地相比,人口密度
                       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地,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年来,欧亚贸易的海运主要通过“南行航道”。“南行航道”沿线依次经过西欧文化圈、东欧
                       文化圈、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圈、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和东亚文
                       化圈,促进和推动了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5)与“南行航道”相比,“东北航道”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图示区域位于五带中的            ,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祁连山脉的走向是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晾晒储存。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2)从气候、水源条件中任选一个,评价其对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玉米制种的影响。


              (3)下图为该区玉米秸秆利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选择填空)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4)玉米种植及其秸秆利用过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