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    ,四季最分明的是    ,纬度由高到底的排序为    
              (2)乙图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
              A    ,B    
              (3)简述今天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如图已绘出盐城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 2. 读图1,甲图为极点上空俯视局部图,乙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人站在极点,面向0°经线,他的前方应是    方(向).
              (2)甲图中,A点的线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线速度.
              (3)如果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那么甲图中C点:昼长    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时,地球公转位于图乙中    (字母)位置,是    (日期).
              (4)随着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    日(太阳日或恒星日).
              (5)如图2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位于图1乙中G点时的图是    
            • 3. (2013秋•定兴县校级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晨线还是昏线?    ,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2)图中表示北半球的    节气,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点,F点的地方时为    点,H地的区时为    
              (4)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其偏转方向是先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5)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A、B、C、D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是:    
              (6)若太阳直射在21°N,则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    
            • 4.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 5. (2013秋•腾冲县校级期中)55.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    ,对应的日期是    前后.
              (3)图中A、B、C、D、E五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图示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河流右岸泥沙淤积严重的是    
              (4)该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是    
              (5)图中五地地方时为6点的是    ,昼长为24时的是    ,B地的地方时比A地的地方时    (早、晚),D地此时正值    (日出、日落).
              (6)图中D地属于    (五带名称),该地阳光照射情况是    
              (7)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双项选择)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 6.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星,呈金黄色,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体,亮度抵得上15颗天狼星.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晨称“启明星”,若处黄昏则称“长庚星”.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人们常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令人费解的是: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截然相反).
              材料二: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机遇”号火星车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
              材料三:
              赤道与公转轨道面交角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23°26′ 23时56分4秒 365天
              火星 23°59′ 24时37分23秒 687天
              (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在金星上看太阳是    
              A.东升西落          B.西升东落           C.直升直落           D.不见太阳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若有请说出它们的范围?
              (3)阐述火星是否存在四季现象,为什么?
            • 7. 读图“地球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表示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3)②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最    (长、短),极昼现象现象出现在    (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大连市某中学高二学生利用标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更换标杆和地点的前提下,3月25日至27日,正午时该标杆影长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    ;该时段地球运动在图中    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方向)移动.
              (5)3月25日至27日,郴州地区的昼夜长短分布、昼长变化趋势分别是    
              A.昼长夜短  白昼变短  B.昼长夜短  白昼变长
              C.昼短夜长  白昼变短  D.心短夜长  白昼变长
              (6)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一直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    ,处于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    
            • 8. 主要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各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C.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不同
              D.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 9. 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    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    ,其中    是晨线,    是昏线.
              (3)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时,C点的昼长是    小时,北京时间是    
              (4)将该图利用左上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并标出晨线或昏线的经度.
            • 10. (2012•静安区一模)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图中B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该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革命,推动了全国越冬蔬菜生产的技术革命;并成功引种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
              ①上述材料中关于蔬菜生产的革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②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出生于山东维坊高密,他的著作地理乡土文化气息浓郁.
              (3)瑞典斯德哥尔摩位于    时区,当天其昼长比山东    .山东高密文化属于中国的
                  区(区域文化).
              (4)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运河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