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示意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形成原因.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损应采取的措施.
            • 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全球来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8个海域(见图).发展到热带风暴和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眼区,一个为天高云淡.二是涡旋区,它是狂风、暴雨、巨浪的集中区.三是大风区,范围为400-600公里,其外围风力可达6-7级.
              根据材料概括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灾特点.
            • 3. 地理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示意图

              材料二: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甲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1)简述太阳、地面、大气三种辐射转化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地面的保温作用. 
              (2)分别说明当甲处地表植被减少对②辐射、乙处火山喷发对①辐射的影响及原因.
            • 4. (2014•松江区二模)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破坏性大.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2)你认为台风影响区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台风因素可能有哪些?
              (3)由图表明,6月至9月是台风影响区的地质灾害高发期,该期间地质灾害主要诱因的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
            • 5. 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7月26日上海徐家汇气温飙升至40.6℃,成为上海14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最高纪录.上海持续高温的同时近地面臭氧污染已经取代PM2.5成为空气污染的最大因子,高温时臭氧的主要来源是光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所以一旦低空中臭氧浓度攀升,就说明光化学反应活跃,光化学污染也随之而来.
              材料二:部分省会城市高温统计表(在气象学意义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0℃时称为高温,如图为7月31日全国高温分布图)
              2013年部分省会级城市高温排行榜(截止8月10日)
              城市天数极端最高温(℃)最长连续高温日数
              长沙5039.741
              重庆4241.39
              杭州3941.619
              上海3440.813
              福州3440.613
              乌鲁木齐136.11

              (1)试分析2013年夏季上海市区出现极端高温的主要原因.
              (2)据图表内容来看,高温灾害最严重的城市分布特征是?这些城市所遭遇的高温灾害特征是?试说出高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3)大气中臭氧的主要分布及作用是?针对夏季臭氧污染,有专家提出“目前高温少风,臭氧浓度难以下降,应尽量减少外出”的应对措施,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建议的合理性.
            • 6. 图1示意某国等高线分布,图2示意该国主要城市分布.该国为发展中国家.2010年该国干旱严重,供给全国约73%电力的卡罗尼河上的电站水库水位下降,全国电力供应出现了危机.结合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被誉为该国“春城”的加拉加斯位于三面环山的谷地,海拔922米,于湿季节明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其四季如春的原因.
              (2)简述该国能源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与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为了缓解国内能源供应问题,有人提议建核电站,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 7. 阅读澳大利亚图表资料后,回答问题.
              城市 1月 7月 年降水量
              437 1 1707
              19 67 451
              (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图中甲、乙两城市1月与7月降水的差异及原因.说出图中甲城1月及7月的主导风向及形成原因.
              (2)简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3)简述图中的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及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要生产特点.
              (4)请描述图中该国铁路的分布特征,试分析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的原因.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间内降水量达164毫米,77人遇难,损失惨重.近年来,大连、北京、武汉、杭州和郑州等大城市,暴雨无一例外地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材料一 雨后街道积水回流景观图(图1).

              材料二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2).

              材料三  鹿特丹水广场图 (如下图),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 9.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安徽省统计局也于5月17日公布了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阅读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总人口(万人)比上次普查年均增长(%)年龄构成(%)
              0-1415-59≥60岁
              2000年第五次1295331.0722.8970.156.96
              2010年第六次13397248520.5716.6070.1413.26
              表2.安徽省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较
              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两次相比人口变化情况
              增减人数(万人)年均增减百分比
              常住人口(万人)5986.05950.1-35.9-0.06
              户籍人口(万人)6245.36862.0+616.7+0.95
              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净流出到省外半年以上人数为911.9万人
              材料二  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年入夏以来,频繁的雷暴导致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大面积延误.5月底,在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连续的雷雨天气引发了美国近60年来单次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龙卷风.美国一位学者经过两年的研究得出了造成城市雷暴天气增多的首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据研究,1万人口城市的热岛强度达到0.11℃,10万人口是0.32℃,100万人口的城市其热岛强度可达到0.91℃.
              (1)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说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
              (2)安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向外省,请说明其主要原因.
              (3)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
            • 10.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2).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