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回答

              材料一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9月5日在杭州落下帷幕。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这次峰会创纪录地达成了30余项协议。下图为举办地杭州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降水分布图及该地区某种典型气候M统计图。


              (1)材料一,描述杭州地区气候特征,并从气候方面分析其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2)材料二,分析在图示典型气候区的A地,为什么形成的典型植被是草原。


              (3)结合材料一、二,简述与M气候特征相比较,杭州气候特征有哪些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 2.

              读图(阴影部分为某裂谷带),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海区的海域面积将会变       ,位于               板块与           板块           边界的交界处。

              (2)B湖附近地区的自然带是               ,影响因素是             

              (3)C岛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该岛候的形成原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 2013年 11月 7日9点从上海(31.2°N,121.5°E)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 2014年 2月 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 “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 2 万海里。右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

              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图中位于沿海地区的P地,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启程时,地球上 11 月 7 日的范围是                         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部分的经度范围是                            ,启程这一天在轮船上观日出的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                         ,这一天南极点的日出方向是                    。 

              (7)当科考船行驶到(30°S,180°)时,船员发现此时太阳刚好日落,而这位船员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的是15:00,那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是                ,这一天杭州(30°N , 120°E)的昼长约为              小时。

            • 4.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 5.

              下列自然景观的变化属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有( )

              A.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自然景观的差异
              B.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岸的景观差异
              C.从非洲几内亚湾向北到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
              D.由美国东海岸到其中部大草原的景观变化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

              材料二:川藏铁路规划路线示意图。





               

              (1)川藏铁路建设中面临的地质障碍是            ,影响其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2)制约四川省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是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沿途谷底多分布极度耐旱、耐高温的地衣苔藓景观,该现象体现                   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受大气                 (填上升或下沉)运动的影响。

              (4)分别说明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 7.

              读下图,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 8.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多山地,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种。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 说出岛屿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2) 分析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的原因。 (3) .简述保护该岛动植物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