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下题。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山东取消二胎间隔:符合条件夫妇可自由选择二胎生育时间。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修正案取消了原定的“女方再育必须年满30岁”的规定。这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1)据材料一分析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会对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你觉得有哪些可行性措施?

            • 3.

              下表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年龄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A国

              38%

              58%

              4%

              B国

              18%

              64%

              18%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          国家,B国属于         国家。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A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是                              ;    B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是                                      

              (3)分析上述两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A国

              B国

              人口增长特点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2000年(灰色) 2050年(白色)

               (1)描述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问题?试说明缓解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5.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三 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材料四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省区

              年代

              山东省

              青海省

              1990年

              8439万

              446万

              2000年

              9079万

              518万

              (1)根据材料一,图示区域由东向西积温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多选)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河流供水充足 C.政治中心 D.历史悠久 E.交通要道

              (4)根据材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___(填“大”或“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______(填“大”或“小”),试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