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宁夏石嘴山市境内硅石资源储量达42亿吨,硅石的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9.6%以上.江苏省拥有一批国际化高科技光伏企业,近年来,该省与宁夏石嘴山市合作发展光伏产业,成效显著.
              材料二: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图.

              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是    
              (2)宁夏石嘴山市和江苏省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条件分别是    
              (3)我国发展光伏发电市场前景广阔,试分析其原因.
              (4)石嘴山市是优质葡萄酒的产地,被称为“中国的波尔多”,试分析其优势自然条件.如果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5)请为石嘴山葡萄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2. D.【环境保护】
              2012年6月13日到6月20日是我国第一个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大米污染事件.
              年份(年) 地点 污染事件
              1997 江西大余钨矿区 水稻中的镉超标
              2008 湖南湘西凤凰铅锌矿区 稻米被铅、砷污染严重
              2010 贵州铜仁万山特区 成人通过稻米平均每天摄入汞49微克之多
              2010 广西阳朔兴坪镇 多位村民疑似“骨痛病”症状
              2010 广东大宝山矿区 21个水稻品种镉和铅超标
              2011 湖南株洲马家河镇新马村 稻米镉污染
              (1)A、B、C三地区人均耕地水平最高的是    ,原因是    ,解决该地区农业生态问题的措施有    
              (2)从图中信息看,A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是    ,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是    
              (3)图中黑点密集地区大米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大米被污染还与        等环节有关.
              (4)针对大米被污染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其主要手段有        等.
            • 3. 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1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2)某公司拟在图2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 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南茶区(图1)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它既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2005年秋季,新华社组织部分记者分别沿滇藏和川藏两条线路进入西藏,对茶马古道进行调研采访,图2为采访路线图.
              (1)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藏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茶马交易的原因.
              (2)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3)古代马帮运送茶叶到西藏地区会遇到哪些困难?
              (4)列举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壮观的自然风光、神秘的文化旅游资源各一例.
            • 5. 读某地区相关地理要素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B河流在A、C两测量站的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甲地区成为著名灌溉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乙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并简述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
              (4)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5)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 6. 读下面的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水系图和该河流域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该河流域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该河流域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2)该河流域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3)该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 7.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2).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下图)。隧道启用后伦敦至巴黎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1 800万人,货运达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520万,至1841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增长的影响。

            • 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山高水也高,有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等4条沟溪流经,胜似江南,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梯田。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如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分析凤堰梯田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



              (2)说明该地能够修建梯田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除外)。


              (3)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4)有人建议依托凤堰梯田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10.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流域开发利用1997年和2007年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图2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灾害及原因。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