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黑龙江部分流域图及大兴安岭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中呼玛县是我国最北水稻田分布区。20 12年,该地开发寒地极早熟水稻的实验示范项目,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旱地改水田与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实验。该项目成功后,当地水稻亩产达到400千克,亩效益1120元。近年来,随着呼玛县旱改水种植水稻面积的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呼玛县气候统计资料。

               

              极端气温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无霜

              年日照时数

              夏季

              38℃

              -2℃

              300-500mm

              80-110日

              2529小时

              冬季

              -50.2℃


              (1)简述大兴安岭自然带在东、西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简析呼玛县寒地极早熟水稻项目成功的原因。



              (3)如何减少旱改水种植水稻引发的负面影响?

            •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下图)。隧道启用后伦敦至巴黎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1 800万人,货运达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520万,至1841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增长的影响。

            •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山高水也高,有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等4条沟溪流经,胜似江南,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梯田。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如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分析凤堰梯田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



              (2)说明该地能够修建梯田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除外)。


              (3)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4)有人建议依托凤堰梯田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4.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流域开发利用1997年和2007年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图2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灾害及原因。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 5.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对上海发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图所示区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反应了地理环境的______    ____。

              (2)福建、江西两省山区聚落分布相对__________(分散或集中);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聚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3)塔里木盆地的沙土肥力较低是因为土壤含有的_________少;浙江地区的水稻土肥力较高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对当地土壤的改造。 塔里木盆地从山麓到盆地中心地表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___________,原因是由于受_________作用的影响

            • 6.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近年来,甲地区计划扩大耕地规模。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说出你的理由。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图示区域北部海域及沿岸地区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 7.

              “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产地位于下图中甲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该地区生产优质番茄有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有                     

              (2)甲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甲地区农业生产最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3)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区位条件主要有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南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等40余种,为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是株洲的支柱产业,形成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下图为“湖南省略图及株洲市建成区分布图”。

              (1)  简述湘江流域的地形特征。


              (2)近年来,湖南省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试简析原因。


              (3)从交通角度简述湖南省株洲市建成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 9.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土壤弱碱性是水稻生产的理想环境,土壤中Cl元素含量是土壤碱性表现的主要指标之一,下表为“盘锦市土壤分部主要化学元素含量比较表”。

              元素

              均值

              辽河流域均值

              全国均值

              K1

              K2

              N

              896.03

              852.00

              640.00

              1.05

              1.40

              P

              535.94

              509.00

              520.00

              1.05

              1.03

              K2O

              2.82

              2.70

              2.50

              1.05

              1.13

              CaO

              1.86

              1.34

              3.20

              1.39

              0.58

              MgO

              1.75

              1.16

              1.80

              1.51

              0.97

              Cl

              813.49

              58.00

              68.00

              14.03

              11.96

              SiO2

              65.23

              68.00

              65.00

              0.96

              1.00

              pH

              7.98

              6.96

               

              1.15

               

              单位:氧化物和有机碳为%,pH无量纲,其余为n*10-6;K1是与辽河流域均值比值;K2是与全国均值比值。

              材料二:辽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芦苇生长的沼泽湿地(苇塘),是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它不仅是造纸的重要原料,也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为野生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盘锦市出产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

              (2)收割后的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简析“炼塘”的利弊。

              (3)芦苇主要的用途是造纸,芦苇业已成为盘锦市重要的经济支柱。近几年中国从国外大量进口纸浆,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经济环保。此外,无纸化办公、电子书籍的普及,导致芦苇产业受到巨大的影响。盘锦市为东北稻米的主要产区,有人认为应该将苇塘开辟成为稻田。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下图)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著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一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一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