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_________。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_________区。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
              (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称)。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4)我国是一个以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___________的燃烧,
                  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___________型酸雨。
              (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
                  措施发展洁净___________技术,清洁___________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 2. 根据框架图回答问题。

              (1)在下列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字母。
                  A、水利设施、水产资源被破坏
                  B、扩大耕地面积
                  C、开垦草场
                  D、粮食不足
                  E、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F、围垦湖海
                  G、旱涝灾害增加
                  H、毁林开荒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 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 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 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1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201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全人类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长时间对地下水超采,我国目前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陷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其中华北平原更是有近7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

              探究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材料二说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尤其严重,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07年被称为“节能减排”年,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分析上海交通状况与节能减排的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不同交通方式能耗比较可以看出,交通方式中能耗最高的是_______,能耗最低的是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交通能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方面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交通能耗比国际大城市高,你认为原因是:(至少写出三方面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精神,分析图文提供的信息,对上海交通节能减排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
                       议。(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
              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漠化最为严重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图中为某些地理要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以达到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 8.

              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
              B.森林减少
              C.生物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9.

              当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时,往往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A.A
              B.B
            • 10.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面积约37600平方千米。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平均深度8米,其东北部水深不过1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由于海水浅,咸、淡水混合状态极佳且温暖,河流还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

              材料三 俄罗斯鲟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在亚速海生长快,在里海和黑海生长较慢。俄罗斯鲟适应性很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俄罗斯鲟属江海洄游性鱼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2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离海口则达数千公里。

              (1)分析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的原因。



              (2)解释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的原因。



              (3)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请简要说明其具体的原因。



              (4)俄罗斯鲟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很高。湖南省的一些养殖户计划引进俄罗斯鲟在水库中进行规模化养殖,你认为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