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_________。把PH值小于4.5的地区称为_________区。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
              (3)下述各国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称)。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4)我国是一个以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90%来自___________的燃烧,
                  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___________型酸雨。
              (5)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经采取
                  措施发展洁净___________技术,清洁___________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 2. 根据框架图回答问题。

              (1)在下列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字母。
                  A、水利设施、水产资源被破坏
                  B、扩大耕地面积
                  C、开垦草场
                  D、粮食不足
                  E、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F、围垦湖海
                  G、旱涝灾害增加
                  H、毁林开荒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说出A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D、E两区域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图甲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图",图乙为"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____________,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________。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地区____________。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区荒
                  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酸雨的主要危害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 6.     下图为“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结合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分别发生的变化是:人口__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
                  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到2000年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全球环境问题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图中为某些地理要素关联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环境问题。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四大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以达到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 9.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面积约37600平方千米。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平均深度8米,其东北部水深不过1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由于海水浅,咸、淡水混合状态极佳且温暖,河流还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

              材料三 俄罗斯鲟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在亚速海生长快,在里海和黑海生长较慢。俄罗斯鲟适应性很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俄罗斯鲟属江海洄游性鱼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2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离海口则达数千公里。

              (1)分析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的原因。



              (2)解释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的原因。



              (3)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请简要说明其具体的原因。



              (4)俄罗斯鲟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很高。湖南省的一些养殖户计划引进俄罗斯鲟在水库中进行规模化养殖,你认为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所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