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材料一】如图是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图

              【材料二】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图示区域省区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地.
              【材料三】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建设了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我国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合作基础良好,已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台商是该省主要的外来投资者.
              (1)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其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    
              (2)改革开放以来,乙地基塘农业和耕地面积均大幅减少,现存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简述图示省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4)福建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其吸引台商投资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园区规划建设和工业企业引进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2.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能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贵州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贵、新、粤三省区水资源比较图(2011年)

              材料三:贵、闽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
              省区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良种率(%)涉茶综合产值(亿元)
              福建33232.195400
              贵州52010.27786
              (1)贵州位于    江和    江两大水系上游地带,总体地势特征是    
              (2)新疆、贵州、广东三省区中,人均水资源最少的是    ;贵州地势崎岖,且    地貌发育,地表水不易存留,水资源总量少.
              (3)茶树种植喜温喜湿、光照适中.近年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分析贵州承接“东茶西移”的优势自然条件,指出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4)试提出打造“生态化”贵安新区的措施.
            • 3.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1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1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如图2).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根据图2所示信息,分析2008年以来图中服装产业转移的原因.
              (4)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 4.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和蒙古的东部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丙所在国家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以及
              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该国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该国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三:材料一中乙方框区域放大图
              (1)写出材料一中丙地所在国家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分析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季风气候显著,分析其成因.
              (3)写出材料一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域,哪个与鲁尔区的工业类型最为接近,并简述该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差异性.
              (4)根据材料二,分析务农人口老龄化给丙所在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5)根据材料三,分析乙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 5. 图1为我国两个省区局部图及其2012年农业产值构成图,图2为甲省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去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省区①、②两地之间的自然地貌景观特征是        .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甲、乙区域内城镇分布都具有    的特点,这是因为    的功能.
              (2)概括2012年甲、乙省区在农业产值构成上的共同点,并简析乙省区渔业产值比重低于甲省区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评价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去向对甲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6. (2014•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苹果喜欢气候凉爽干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材料三:陕西洛川属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2℃,年均日照2552小时,年均降水量622毫米.是最佳苹果优产区.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远销国外.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生活能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材料一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为    ,影响武汉至上海沿江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该区域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时有台风的登陆,可以利用    (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动向,及时做好预报.
              (2)一般而言,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导向型工业,对于移入地来说,要慎重考虑的是    工业的转移.
              (3)简述大量流动人口对皖江示范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洛川苹果种植有利的自然条件.    
              (5)针对材料三洛川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法.    
            • 7.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图1“我国东部M市的等高线(单位:m)”和图2“M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1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图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这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影响?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 8. 阅读我国中原经济区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0.3%46.3%43.4%
              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 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1)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区,经济区规划中提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策略,试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经济区规划中同样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你认为该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3)分析河南省1978年-201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4)对比我国2010年产业结构状况,对河南省2010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原理,提出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建议.
            • 9. 图为“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图中风蚀区和水蚀区及周边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说明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分析主要原因.
              (3)为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积极发展坑口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说出该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主要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分析).
            • 10. 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1)M、S、Y三地,一天中地方时最早的是    ,三地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作用.
              (2)Y地的气候类型为    ,S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3)M河是    河,该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请据图分析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4)图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区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5)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试分析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周边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