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宜昌模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26日17时20分许,深圳福田区商报东路景洲大厦小区过道发生地陷,路面出现直径5米的大坑,约四层楼深.一名保安掉入坑中,被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地2米远处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一在建工地.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政策
              与行动”。
              材料二下图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下表为2010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
              人口
              3.1
              1.93
              1.4
              1.27
              13.41
              12.15
              2.34
              1.66
              1.64
              1.08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是哪个国家?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
              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
              但实际只增加了0.03%,简述其原因并提出可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图是浙江省某城市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的某城所在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请你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征,并判断该城镇的空间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A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结合上图比较分析A城市往a、b两个方向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在B、C、D三处规划水泥厂、印染厂、大学城。你会选择在哪一处建大学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城两部丘陵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明矾矿,该小组在附近的矿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采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请你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露天矿开采对矿区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晚上8点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海心沙岛精彩开幕。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上海和广州位置图(图甲)和广州市区局部地图(图乙)

              材料二:北京、上海、广州进出口额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
                  据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及重要配套项目投入60.1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77.28亿元;从2007年至2010年,广州投资41.01亿元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关、停、搬有污染企业147家;增加了30.4万个就业岗位;亚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和游客预计将达到300万人次;亚运会将为广州带来8000亿的“GDP大礼”。
              (1)第16届亚运会开幕时,英国伦敦时间为_______日_______时;2005—2009年间,进出口总额变化幅
                  度最小的城市是_________。
              (2)图中的海心沙和二沙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其中二沙岛是广州有名的高级住宅区,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珠江新城是广州的中心商务区(CBD),下图中能反映该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___曲
                  线。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16届亚运会对广州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所在地区与乙图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请写出两地自然景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图中C地主要农产品及该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是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广东省在B地区大力建没产业转移工业园,试分析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区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I,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读图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人工运河,
                  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什么?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区域,第Ⅲ阶段可能出现
                  怎样的人口流动现象,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该地区在第Ⅲ阶段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三: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____阶段。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月,最少月份是_________月。
              (2)简析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最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________为甲监测站,________为乙监测站,________为丙监测站。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
            资料二:


            (1)据美国城市化进程表,绘出城市人口比例1690——1990年间的变化曲线。


            (2)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
                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说出美国182
                0~1920城市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80年美国城市化对城区和郊区
                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垃圾围城是全球都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阅读201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城市垃圾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采用新型焚烧设施处理城市垃圾是发达国家解决城市垃圾的主要措施。简要叙述垃圾焚烧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